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血浆凝血因子Ⅷ和D-二聚体测定对重症肝炎时并发DIC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的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很多,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所以DIC的诊断尤其重要。大部分凝血因子产生于肝脏,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因子生成减少,止血凝血功能紊乱,
作者
张熊
机构地区
陕西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302-303,共2页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Ⅷ
重症肝炎患者
DIC
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鉴别
并发
测定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3
1
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
2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
3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6.
共引文献
1
1
王晶晶,王珊.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理表现[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49-15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5
1
孙飞,吴刘巨,崔颖,孙浩.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5(6):491-494.
被引量:4
2
胡波,王珂.
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J]
.重庆医学,2004,33(11):1666-1668.
被引量:27
3
钟灼,张思群,肖桂元,罗蔚桓,全佩城,冯愉态.
微量肝素治疗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J]
.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7(3):106-110.
被引量:9
4
林列坤,关广雄,李惠芳,邓小燕,冯桂玲.
D二聚体定量检测及在DIC诊断中的作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A):548-549.
被引量:14
5
马洪,程惠馨,王宝玲.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J]
.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27-28.
被引量:3
6
黄寿吾,李惜光,杨春雷.
肝素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机理研究的某些进展[J]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19(2):99-101.
被引量:15
7
李基明,林健,黄革玲,杨玲,林金表.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1):88-89.
被引量:28
8
宋清荣,周福有,王中,王卫杰,苏文中,耿明飞,崔东海.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1):40-42.
被引量:2
9
刘晓洪,王晓勇,石莹.
120例创伤患者血糖及预后评估[J]
.江西医药,2007,42(2):102-103.
被引量:6
10
折瑞莲,苏放明,霍梅,周莉.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2007,18(6):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9
1
王美华.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D-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02-1103.
被引量:1
2
段林灿,钱可宝,巫正伟.
低分子肝素对胸部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10):1119-1121.
被引量:13
3
石宏云,冯伟,李湘红,李增波.
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5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9-120.
被引量:8
4
邓丽红,潘兴飞,李刚.
重症肝炎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低与预后的关系[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8):794-796.
被引量:5
5
卢秀霞,蔡淑英.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测定D-二聚体临床价值和意义[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5-56.
被引量:8
6
张明晖.
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3):6791-6792.
被引量:1
7
张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31-133.
8
赵锦英,蒋晓梅,蒙淑芳.
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6):43-45.
被引量:3
9
林海燕,杨鲸蓉,李毅,吴林静,周顺凯.
低分子肝素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7):871-87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王希龙,修家伟,李旭,孟浩,刘博,徐惟,丁仁泉,李博,王通,刘星池,滕洪,许世广.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化疗用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2,50(8):806-809.
被引量:37
2
吴国志.
低分子肝素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vWF、GMP-140、t-PA、PAI-1、D-D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8):1020-1021.
被引量:6
3
禹莲香.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115-117.
被引量:2
4
吴银花,赖华,周晓.
低分子肝素在高龄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30):4080-4082.
被引量:3
5
熊荣.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93-2894.
被引量:2
6
李清,肖勍,何曦聪.
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2864-2865.
被引量:1
7
陈群芳.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与临床护理研究[J]
.河北医药,2015,37(3):461-463.
被引量:3
8
梁逸仙,叶锦俊,赵丽,秦曼妮,李文.
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联合检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上的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2015,21(1):25-26.
被引量:13
9
蔡铁海.
血糖波动对ICU非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5,19(3):521-523.
被引量:7
10
靳岩,张凤华,李秋娟.
DDP与DDI两种试剂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及其对临床干预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66-168.
被引量:3
1
张学武,马献图,刘洪民,黄世林,王秋娥,于丽敏.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Ⅷ:C与VWF的研究[J]
.大连医学院学报,1994,16(1):18-20.
2
王健,丁琼.
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1):60-61.
被引量:3
3
韩英,王波.
血浆凝血因子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
.大连医学院学报,1993,15(3):217-218.
4
曲哲,葛华.
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价值[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73-74.
被引量:4
5
冯秀茹.
辅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377-378.
被引量:1
6
赵振军.
血浆凝血因子指标检测的意义[J]
.河北医药,2004,26(10):823-824.
7
钟向东,石丽娟.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的检测[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75-75.
被引量:2
8
张媛,杨林花.
感染性DIC研究进展[J]
.血栓与止血学,2006,12(3):140-142.
被引量:11
9
彭云龙,郭兴城,赵嫣.
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6):368-368.
被引量:1
10
黄士勤,张兴荣.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J]
.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10(2):329-329.
被引量:2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