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NT)是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不洁的器械切断脐带或出生后对脐带进行不洁的卫生处理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为100%。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它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麻疹。...
作者
柴锋
张荣珍
机构地区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关键词
新生儿
破伤风
防治
分类号
R174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楚金贵,董胜利,于竞进,周军.
破类免疫——消除新生儿破伤风[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2):25-26.
被引量:8
2
贺会清,谭宗珍.
1975—1990年宜昌市新生儿破伤风的危险因素及防...[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3):160-162.
被引量:2
3
汪敦胜.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进展及育龄妇女免疫策略[J]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1):41-43.
被引量:2
4
陈虹,林琬生,唐子进,魏少萍,邢孔煜.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J]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98-599.
被引量:5
5
李立,刘文和,廖寿恒,胡淑勤,茅莉莉,程锦珍,杨幼泉,何香,林樟馨,戴起蛟.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因素及免疫预防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2):83-8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克安.
第16次扩大免疫规划全球顾问组(GAG)会议的建议[J]
.疾病监测,1994,9(9):262-263.
被引量:2
2
许崇清,尹利德,向永芬,余庆福,邢兰燕,徐文云,白友三,丁宗荣,陶立东,余绍清,马运葵,李廷学,王艳芳.
育龄妇女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和破类免疫效果[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7(2):89-91.
被引量:2
3
商文英,郑东亚,徐媚媚,俞瑞英,王建敏,周超英,瞿德波,胡冰,吕飞虹,周国璋.
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7(3):139-140.
被引量:1
4
团体著者,Resenl advancls in immungation
5
王成怀,实用流行病学,1989年
6
苏万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7年,8卷,3期,129页
7
迮文远,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7年,8卷,3期,133页
8
苏万年.
中国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现状(摘要)[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1,7(2):21-2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9
1
陈炯,邵晓萍,林伟生,疏俊.
广东省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情况分析[J]
.广东卫生防疫,2001,27(3):55-56.
被引量:2
2
袁辉,王翠华.
菏泽市2000~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3):379-380.
3
郝爱华,孟蕾,杨枢敏.
甘肃省疾病监测点1995年新生儿死亡现状分析[J]
.疾病监测,1997,12(6):226-227.
4
张杰民,赵秀昌,刘德平.
崇左市近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特点及防制策略[J]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70-1071.
5
周羚,毕诚,刁连东,马福宝,宋晓彤.
江苏省正常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J]
.中国计划免疫,1999,5(1):24-25.
被引量:6
6
孙莲英,董胜利,陈志勇,吴多林,王春雷,史金端.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建立及运行效果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1):35-37.
被引量:7
7
王学燕,杨进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1999,5(3):133-135.
被引量:14
8
徐述湘,辜荫华.
北京市1990~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1999,5(3):136-138.
被引量:3
9
康惠忠.
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讨论[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88-289.
被引量:2
10
董胜利,孙莲英,吴多琳,张荣珍,张兰香,王春雷,柴峰,于竞进.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J]
.中国计划免疫,2000,6(3):140-14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1
1
黄见可,杨学群.
新生儿破伤风病情恶化征兆探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S1).
被引量:1
2
陈建江,陈彩凤,杨华英.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342-344.
被引量:3
3
陈建江,陈彩凤,杨华英.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新生儿科杂志,2004,19(5):199-202.
被引量:4
4
陈炯,邵晓萍,林伟生,疏俊.
广东省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情况分析[J]
.广东卫生防疫,2001,27(3):55-56.
被引量:2
5
李玉英,董志伟,张俊杰,马西平,徐芳,李付贵.
平顶山市222例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2):95-97.
被引量:2
6
高燕秋,安琳,郭春晖,刘鹏博 (编校).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及服务提供模式的定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22-1025.
被引量:23
7
黄月艳,钟京梓.
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2006,34(4):355-356.
被引量:6
8
张绍强,张玲,傅炽良,魏志国.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动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73-375.
被引量:4
9
陈南生.
新生儿破伤风86例诊治分析[J]
.广西医学,2007,29(5):756-757.
被引量:3
10
吴诗品.
新生儿破伤风的社会因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7,11(6):26-2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6
1
舒服常,严成明,王慧琴.
3例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10(4):252-252.
2
李荷君,郑丽娟.
59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急救[J]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9):35-36.
被引量:1
3
陈建江,陈彩凤,杨华英.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342-344.
被引量:3
4
陈建江,陈彩凤,杨华英.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新生儿科杂志,2004,19(5):199-202.
被引量:4
5
杜春莉,王富良.
杭州市萧山区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92-92.
6
孟桂萍.
20例维吾尔族新生儿破伤风诊疗报告[J]
.地方病通报,2007,22(5):104-104.
7
张素红.
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69-69.
被引量:3
8
王茂慈,宋艳娟,张伟,杨晓琳,殷克香.
日照市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44-1746.
9
杨建萍,陶黎纳,胡家瑜.
上海市1995~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析及消除对策[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5):458-460.
10
罗树生,夏伟,关宏岩,樊朝阳,左树岩,朱徐,罗会明,徐晓超,许宗余.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筛选方法及效果[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0):900-9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冯刚文.
微泵注入咪达唑仑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4):300-300.
2
官陈平,张宏,林风华.
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1):118-118.
被引量:4
3
杨万美,吴金珠,陈锦钟,罗勇奇.
漳州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36-37.
被引量:1
4
张绍强,张玲,傅炽良,魏志国.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动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73-375.
被引量:4
5
石树中,王逸英,杨曼兮,舒翠华,王招秀,高善深,龚爱英,肖家祁,袁美英,陆德源.
脐带夹对防止脐部感染和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2):76-78.
被引量:8
6
谢邦贵,张雪梅.
515例少数民族住院新生儿个案资料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08-609.
被引量:1
7
林风华,陈杨,陈剑慧,陈永,黄红润.
福州市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8,24(2):161-162.
被引量:18
8
张素红.
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69-69.
被引量:3
9
王国庆,邓有祥.
新生儿破伤风并颅内出血2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82-782.
被引量:1
10
吴珍.
微泵输注咪达唑仑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2):50-50.
1
赵顺英.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326-328.
被引量:7
2
籍孝诚.
国内外新生儿保健的主要进展和建议[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90,15(1):45-46.
3
沈振宇.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治进展[J]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5):247-251.
被引量:30
4
刘贵麟,苏刚.
小儿外科学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81-582.
5
张金哲.
我国小儿外科发展历史与展望[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8(1):1-3.
被引量:1
6
王琪,钟晓云.
我国新生儿复苏的现状[J]
.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0):953-956.
被引量:3
7
“国医大师典型验案赏析”栏目征稿启事[J]
.光明中医,2011,26(7):1321-1321.
8
“国医大师典型验案赏析”栏目征稿启事[J]
.光明中医,2011,26(9):1767-1767.
9
温长路.
国医大师们倡导的养生四法[J]
.求医问药,2011(10):54-55.
10
耿荣,陈贤楠.
小儿危重病急诊医学临床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21-32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