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网上上学去
出处
《互联网世界》
2000年第3期78-79,共2页
China Internet Times
参考文献7
-
1萧易忻.“抑郁症如何产生”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视角[J].社会,2016,36(2):191-214. 被引量:22
-
2房莉杰,梁小云,金承刚.乡村社会转型时期的医患信任--以我国中部地区两村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3(2):55-77. 被引量:39
-
3郇建立,孙静.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内蒙古D县X医院妇产科患者的个案访谈[J].妇女研究论丛,2010(1):23-31. 被引量:11
-
4杨善华,梁晨.农民眼中疾病的分类及其“仪式性治疗”——以河北Y县NH村为例[J].社会科学,2009(3):82-88. 被引量:20
-
5郭金华.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为例[J].学术月刊,2015,47(7):105-115. 被引量:32
-
6刘晓秋,白志军.中国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91-294. 被引量:39
-
7陈立新,陈功,郑晓瑛.北京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696-698. 被引量:53
二级参考文献165
-
1柳群方,张玉琦,李桂林,王爱荣,刘庆海.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56-3457. 被引量:13
-
2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795. 被引量:110
-
3郭素芳,陈丽君.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9):532-533. 被引量:79
-
4王永学,孙梅玲,龙金亮.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90-91. 被引量:16
-
5吕永良,吴爱勤,李鸣,刘建农.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54-256. 被引量:46
-
6甘景梨,王世尧,魏玲玲.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1995,8(4):10-13. 被引量:1
-
7邢玉华,施忠英.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康复作用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51-852. 被引量:4
-
8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10-116. 被引量:53
-
9高永平.现代性的另一面:从躯体化到心理化——克雷曼的医学人类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3):2-8. 被引量:20
-
10季建林,赵梅,王崇顺.抑郁症门诊患者躯体症状主诉及疗效比较[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0):892-893.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200
-
1张秋伏,沙莎,王刚.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7):126-129. 被引量:1
-
2吴涵玉,张珊珊,于凡迅,刘致宏.研究生社会逆境感知对抑郁的影响: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2(12):38-40. 被引量:5
-
3刘虹宏.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1(9):224-225. 被引量:4
-
4任兵,陈志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污名化情境及其治理策略[J].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4):33-45.
-
5洪佩,邓泉洋,费梅苹.文化分类与制度区隔:社会边缘群体污名形成的双重逻辑[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50-72. 被引量:1
-
6牛冠朝,刘军强.信与疑之间——民众对医生“反常”信任的实证分析[J].社会学研究,2021(3):157-179. 被引量:18
-
7毛张羽,黄晓燕.一名心境障碍大学生的疾痛体验——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个案研究[J].社会福利,2023(12):34-42.
-
8姚志英,魏艳欣,汪心婷,张杰,贾存显.农村居民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关系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0(1):86-92. 被引量:1
-
9付双乐,王海霞.社会支持来源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老龄科学研究,2019,0(10):68-80. 被引量:3
-
10张君安.从主体性和公共性到“可行能力观”:残障社会工作研究的视角转换[J].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0(1):5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