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针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涉及方面越来越广,但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进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建议今后加强过度劳动问题在测量、成因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
孟续铎
机构地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09AbJG30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CUEB2010534)资助
关键词
过度劳动
原因
后果
述评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6
参考文献
13
1
罗财喜.
农民工“过劳死”呼唤政策特殊保护[J]
.世纪桥,2006(11X):31-32.
被引量:5
2
王艾青.
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38-42.
被引量:23
3
王玲.
日本“过劳死”社会现象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69-71.
被引量:5
4
张树岭.
日本过劳死现象成因分析[J]
.改革与理论,2002(6):61-63.
被引量:13
5
黎海波,魏晓燕.
日本人过劳死的文化心理分析[J]
.世界文化,2005(3):46-47.
被引量:3
6
杨河清,韩飞雪,肖红梅.
北京地区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调查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9(2):33-41.
被引量:42
7
王秀云.
“过劳死”现象及其防范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5):62-63.
被引量:13
8
黄河,耿东,丑纪岳.
疲劳蓄积度自测与过劳预防[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8):35-37.
被引量:44
9
王全兴,管斌.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J]
.律师世界,2001(5):10-11.
被引量:23
10
苏萍,张娜艳.
浅谈“官本位”与知识分子“过劳死”[J]
.西北人口,2007,28(2):48-5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黎海波,魏晓燕.
日本人过劳死的文化心理分析[J]
.世界文化,2005(3):46-47.
被引量:3
2
马瑜.
知识分子“过劳死”与人的“异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4):93-96.
被引量:5
3
王建军.
探析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1):134-136.
被引量:9
4
杨樱.
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探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1):114-116.
被引量:7
5
王秀云.
“过劳死”现象及其防范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5):62-63.
被引量:13
6
王艾青.
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5-48.
被引量:40
7
吉利斯 波金斯 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
佐々木司.《慢性疲労の背景にあるもの》.労働の科学,57(5):5—8.
9
鈴木庄亮,青木繁伸,柳井晴夫.《THIハンドブツク-東大式自記健康調查のすすめ方》.蓧原出版社,1989年版.
10
越河六郎.《疲労感とストレスマネジメント》.労働の科学,54(9):8-11.
共引文献
135
1
何易楠,王劲燊,马炜钰,周海林,梁嘉斌,刘晓曼,李霜,刘移民,王致.
长工时对送餐外卖员早期健康效应的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2023,50(6):645-650.
被引量:1
2
王欣,杨婧.
过度劳动对配偶就业的影响研究:挤出还是促进?[J]
.劳动经济评论,2023(1):140-160.
3
杨婧,王欣,杨河清.
星级饭店员工过度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劳动经济评论,2022(1):53-74.
4
孟俊龙,燕士力,李轮.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透视当前企业的“过劳死”现象[J]
.消费导刊,2010(8):75-76.
被引量:1
5
王玲.
日本“过劳死”社会现象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69-71.
被引量:5
6
肖红梅.
城市从业者“过劳”的成因分析——基于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J]
.人口与经济,2014(3):88-92.
被引量:17
7
罗财喜.
论“过劳死”的概念及法律特征[J]
.消费导刊,2008(19):171-171.
被引量:3
8
李业晨.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谈如何遏制“过劳死”[J]
.经济视野,2013(21).
9
李兆良,陈大伟,高燕,冯晓黎.
高校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死”引发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06,19(1):12-14.
被引量:28
10
滕继果.
日本青年“NEETS”现象的警示[J]
.当代青年研究,2006(5):62-6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5
1
周何奇.
简论日本“过劳死”及其社会问题[J]
.硅谷,2008(15):178-179.
被引量:4
2
董保华.
《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的若干思考[J]
.东方法学,2009(5):129-134.
被引量:21
3
杨河清.
我国过劳问题严重,亟须加强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4(3):85-88.
被引量:30
4
肖红梅.
城市从业者“过劳”的成因分析——基于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J]
.人口与经济,2014(3):88-92.
被引量:17
5
孟续铎,王欣.
企业员工“过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推-拉”模型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4(3):92-10.
被引量:38
6
许莲.
酒店一线员工的职业倦怠心理[J]
.饭店现代化,2010,0(2):60-63.
被引量:7
7
日化.
日本人的“过劳死”及其社会文化成因[J]
.外国问题研究,1996(2):15-18.
被引量:6
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被引量:7987
9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被引量:3235
10
滕继果,吕尚彬.
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5(5):80-82.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7
1
杨婧,王欣,杨河清.
星级饭店员工过度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劳动经济评论,2022(1):53-74.
2
李业晨.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谈如何遏制“过劳死”[J]
.经济视野,2013(21).
3
魏远竹.
资金投入: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启动力[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5):9-10.
被引量:16
4
张明.
“过劳”问题的“脱劳动”社会根源分析[J]
.经济论坛,2012(11):173-176.
被引量:1
5
唐昌敏,杨凌鹤,程潇,杨希,李娜,官翠玲.
县级医院医护人员"过劳"程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2):114-118.
被引量:4
6
谢天永.
关于过劳死问题的探析与研究[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5):24-25.
7
王欣.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企业员工“过劳”的影响[J]
.软科学,2016,30(6):83-87.
被引量:11
8
李君甫,许多.
农民工的居住方式与过度劳动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2018(9):36-45.
被引量:6
9
唐昌敏,赵圣文,程潇,杨希,杨凌鹤,冯敏.
医护人员过劳测量、形成机制与危害研究综述[J]
.中国医院管理,2019,39(7):47-49.
被引量:4
10
陈雅雪.
劳动者过劳现象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5):100-10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张彩云.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者过度劳动问题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2(23):145-147.
2
丰朔.
企业加班现象及其法治路径研究[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6):73-75.
3
郭秀妹.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资金成本管理浅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6):363-365.
4
何丹,焦凤红,陈珂.
林业投资研究综述[J]
.辽宁林业科技,2006(6):36-38.
被引量:3
5
陈珂,魏彪,王海丽,吴栋栋,苏丹,邴忠友.
辽宁集体林产权主体改革后林农投资行为的调查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3):246-249.
被引量:38
6
张兰花,杨建州,江家灿.
林业融资问题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J]
.绿色财会,2008(9):15-19.
被引量:6
7
石丽芳,张春霞.
农户用材林经营类型差异化的实证分析——基于聚类和相关分析的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40-44.
8
秦涛,田治威,姚星期.
金融视角下林业投融资体系研究思路及框架设计[J]
.绿色财会,2008(11):18-20.
被引量:1
9
张小迎,冷小黑,郭锦墉.
林业经营中农户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宜春市农户的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59-61.
被引量:5
10
程庆荣,潘光辉,杨海燕,丁晓纲,汪迎利.
集体林林权流转的交易制度及资本运作研究综述[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1):102-107.
被引量:6
1
杨红芬.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小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162-163.
2
肖坤红.
浅析BOT融资模式及其风险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2):124-124.
3
王志芳.
BOT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J]
.时代金融,2007,0(4X):39-40.
被引量:1
4
肖书月.
探析企业成本管理影响因素与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13):188-188.
被引量:1
5
孙丽梅.
BOT模式核心风险的管理研究[J]
.中国建设信息,2007(09S):54-55.
被引量:2
6
燕红伟.
企业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14(2X):175-175.
7
吴建青,梁晓露.
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房地产导刊(中),2014(5):249-249.
8
张素芬.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建设的重要课题[J]
.经济与管理,1999,13(3):24-26.
9
徐丽静.
从房地产策划反观省内广告公司运作的利与弊[J]
.中国商界,2010,0(9X):359-359.
10
刘丽芳.
论项目融资BOT模式的风险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4):72-72.
被引量: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