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2000年第4期25-27,共3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二级参考文献27
-
1王稷良,周明凯,贺图升,柯国炬,崔巩.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抗渗透性和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8,36(4):482-486. 被引量:47
-
2杨玉辉,周明凯,赵华耕.C80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影响因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27-30. 被引量:44
-
3贺图升,周明凯,李北星,查进,李炫华.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J].混凝土,2007(2):58-60. 被引量:41
-
4王稷良,周明凯,李北星,贺图升,柯国炬.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工业建筑,2007,37(12):109-112. 被引量:17
-
5王雨利,王稷良,周明凯,李北星,管学茂.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8,11(6):726-731. 被引量:56
-
6李婷婷,王稷良,郑国荣,周明凯,李北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9(3):35-37. 被引量:29
-
7李凤兰,朱倩,徐阳洋.C45级原状机制砂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0(2):84-86. 被引量:16
-
8张礼华,刘来宝,周永生,王忠祥.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12):22-26. 被引量:58
-
9李凤兰,郭克宁,徐阳洋.原状机制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与碳化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12):67-69. 被引量:9
-
10黎鹏平,范志宏,熊建波,程从密.石粉对胶凝材料水化性能及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2(2):69-7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10
-
1窦立刚,袁瑞红,胡洪涛,黄仁阔.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人民黄河,2022,44(S01):178-179. 被引量:3
-
2胡鹏辉,徐铜鑫,周振兴,王超奇.机制砂砂浆最佳石粉掺量的研究[J].水泥工程,2021(1):85-88. 被引量:1
-
3万娟霞,马岢言.机制砂物理特性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21,30(4):61-63.
-
4陈秀鸣,陈洪,潘玮璠,史星祥,郭耀雄,许志扬,张立力.机制砂MB值对轨道交通工程用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2(4):19-24. 被引量:6
-
5黄美容.凝灰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对C3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交通世界,2022(32):8-10. 被引量:3
-
6张岩,刘嘉昊,吕园,李志豪,张燕楠,李昇,陈撰文.不同石粉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3,40(3):166-173. 被引量:5
-
7杨林,李从号.稳塑剂对掺不同石粉湿拌砂浆性能影响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23,32(2):33-36. 被引量:1
-
8杨占彪,韩乐乐,韦征,刘明浩.对高镁石粉和石粉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中国水泥,2023(5):101-103.
-
9唐强.不同石粉含量与人工砂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51(6):8-10.
-
10苏鑫.人工砂石粉含量变化对水工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4,7(4):47-50.
同被引文献61
-
1苗志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产经,2020,0(2):12-13. 被引量:3
-
2杨蕙馨.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11-15. 被引量:12
-
3张极井.项目融资[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
4国家经贸委.“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M].,-..
-
5王鑫.-[J].发展知识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选择,2000,(2).
-
6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武汉分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M].,2000..
-
7刘茂松.反梯队推移发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
8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R].,2000..
-
9夏大慰;史东辉.产业政策论,1995.
-
10吕东.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J].企业活力,1997(9):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2
-
1石友金,肖国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2):21-25.
-
2王梅,刘琼,曲福田.工业土地利用与行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昆山1400多家工业企业有效问卷的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80-84. 被引量:31
-
3邱迪安,赵研科.基于中部崛起视角下的中部地区投融资策略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4):126-129.
-
4黄泓.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分析[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16(6):46-50. 被引量:1
-
5黄泓.塑造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环境[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1):14-16.
-
6周维富.2000年我国工业经济学研究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1(10):75-78. 被引量:1
-
7周维富.2000年我国工业经济学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5):73-76. 被引量:2
-
8乔海曙.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现状与路径[J].当代财经,2002(2):49-52. 被引量:5
-
9严武.试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22-25. 被引量:2
-
10周鸿卫.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撑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4):38-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48
-
1陈翠芳,毛春梅,张文锦.江苏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47-50. 被引量:5
-
2王颖君,陈银蓉.湖北省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260-4265. 被引量:3
-
3杨蕙馨,王军.进入退出与国有企业的退出问题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4):36-41. 被引量:17
-
4石礼华,范立军.我国中部地区的现代化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6):66-69.
-
5刘赣州.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J].学术界,2005(5):55-59. 被引量:30
-
6顾湘,王铁成,曲福田.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3-8. 被引量:53
-
7刘星,聂春光.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变化[J].统计与决策,2007,23(4):65-67. 被引量:22
-
8段兆广,张伟.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8个县级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4):2-6. 被引量:1
-
9聂晶.从生态学视角审视我国目前的过度消费现象[J].经济经纬,2007,24(3):14-16. 被引量:2
-
10李慧,焦隽,李裕瑞,卞新民.江苏省沿江地区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3):323-326. 被引量:6
-
1吕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和思路[J].中国科技博览,2012(25):62-62.
-
2陈晓枫,周蓉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问题和思路[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63-65. 被引量:3
-
3姜野.我国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思路——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8-82. 被引量:1
-
4王林森.冶金企业集团:成效、问题和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2):12-13.
-
5付海兰,罗刚.铜仁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J].科技与生活,2010(9):202-203.
-
6裴英昆.浅谈地勘单位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问题和思路[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14(3):10-13.
-
7董秀成.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现状、问题和思路[J].中国能源,2005,27(9):5-10. 被引量:19
-
8董华.关于大化肥企业的技术创新[J].云南化工,2000,27(4):33-35.
-
9汪兴平,张驰.湖北民族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问题及思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4):47-50. 被引量:1
-
10广东建设现代农业:进展、问题和思路——访华南农业大学现代化问题专家傅晨教授[J].南方农村,2003,19(2):15-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