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应用
出处
《大宝山科技》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Da Bao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参考文献4
1 颜姜瑜.食品添加剂“配料带入”与“本底带入”的要点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15,0(4X):106-108. 被引量:3
2 杨娜莉,冯彦军,王颖,徐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4):9481-9486. 被引量:19
3 孙亮,陈娜,沈向红,沈心钿,白德慧,张荣.龙头鱼甲醛本底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3):254-257. 被引量:5
4 陈亚成,贾彩凤,王疆元,高红亮.牛乳中苯甲酸的HPLC测定及来源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6):94-95.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25
1 郑斌,陈伟斌,徐晓林,陈雪昌,王扬.常见水产品中甲醛的天然含量及风险评估[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6-11. 被引量:26
2 卫生部.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59号文[S].2001.
3 郭本恒,钱莉,张春林,等.NY504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S].
4 王茂起,王竹天,陈君石,等.GB27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5 张保锋,李玉贤,郁蕴华.GB/T540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乳检验方法》[S].
6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IDF standard 139: 1987 Milk, Dried Milk, Yogurt and Other Fermented Milks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nd Sorbic Acid content [ S].
7 Sieber R, Butikofer U, Bosset J O. Benzoic Acid as a Natural Compound in Cultured Dairy Products and Cheese [ J ]. Int Dairy Journal, 1995 ( 5 ) : 227-246.
8 王心祥,王芸.GB2746-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酸牛乳》[S].
9 Sajko W, Kisza J, Niedziecki J.Benzoic acid in raw cow milk [ J].Zesz Nauk Akad Roln-Technolsztynie Technol Zywnosci, 1984,19:61-68.
10 叶玲霞,戴宇.安徽省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5):528-530. 被引量:8
共引文献39
1 张青云,姜竹茂.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2):178-181. 被引量:13
2 邓殳.酸度计法快速测定冰冻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J] .福建轻纺,2009(12):47-50. 被引量:6
3 唐文强,刘长海.天然苯甲酸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1,36(8):12-15. 被引量:39
4 潘绪伟,程家骅.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J] .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1132-1140. 被引量:12
5 马景友,吴九重,李洪波,郑磊,霍贵成.牛乳中苯甲酸的来源及含量研究[J] .中国乳业,2012(5):64-66. 被引量:10
6 沈祥森,阚建全,冯铄涵,李帅,谢德芳,曾凡玉.传统毛霉型豆豉中苯甲酸形成机理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13,34(1):150-154. 被引量:3
7 李晰晖,任国谱.原料乳中苯甲酸质量分数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2013,41(1):32-35. 被引量:4
8 李晰晖,赵越,任国谱.原料乳中苯甲酸和山梨酸钾质量分数的调查与分析[J] .食品科技,2013,38(10):326-329. 被引量:5
9 郭文丽,汪晓冬,廖振宇,艾玉,曹东丽.乳制品中马尿酸HPLC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6):77-79. 被引量:7
10 章慧,韩奕奕.饲料中苯甲酸钠向生鲜乳的迁移水平及转化规律[J] .中国乳品工业,2016,44(6):24-27. 被引量:4
1 刘峥晖,谢彦明,支玲.云南省林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2):103-108. 被引量:12
2 戴允广.苏州手机e家营销效益的综合评价[J] .管理观察,2008(21):103-104. 被引量:1
3 董树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应用[J] .大宝山科技,1995(1):3-6.
4 徐海英,汪修娇.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2):154-160. 被引量:2
5 齐鹏,王晓娇,陈英,张仁陟.甘肃河西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利用效益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0(3):132-137. 被引量:2
6 马艳敏.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评价及预测[J] .新疆农垦经济,2013(1):13-19.
7 祝小迁,程久苗,费罗成.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11-17. 被引量:77
8 冯晓明,王洁,岳坤.县级城市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34-8236. 被引量:1
9 孙丽敏,胡景辉,冯改静,王越祥.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J]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7. 被引量:1
10 周俊霞,刘淑英,王平.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8-262.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