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覆膜模式对陇东旱地大豆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覆膜模式不断改进。通过设置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垄作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4种覆膜模式和不覆膜露地条播(对照)5种方式种植大豆,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栽培产量最高,达3364.7kg/hm2,较对照增产47.5%,为陇东旱地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
史志锋
段进宝
尹强
雷宗昌
吕培泽
机构地区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种业》
2012年第7期44-45,共2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陇东旱地
覆膜模式
大豆
产量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1
李丽君,高聚林,罗军,孙继颖,黄振刚,黄复民,呼茹霞,王建明,李树芳,王春波.
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7,26(5):687-690.
被引量:7
2
郭志利.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00(1):26-28.
被引量:9
3
孙建锋.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高粱制种田的应用[J]
.中国种业,2012(3):33-34.
被引量:1
4
肖佳雷,赵明,来永才,李炜,毕影东,李琬.
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规律及发展模式[J]
.中国种业,2011(10):10-1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孙中锋,孙鲜凤,闫晓东,蔡宝泉.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5(6):7-8.
被引量:8
2
李世民,陈爱梅,张念文.
垄上宽行距栽培大豆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5(6):9-10.
被引量:3
3
王晓光,曹敏建,王伟,刘晶,裴鹤君,邢洋,闫洪奎.
钾对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2):126-129.
被引量:40
4
刘广阳.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326-329.
被引量:19
5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陈庭甫,樊丽莉.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瘤量及其固氮活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1):53-57.
被引量:13
6
胡立成.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06,12:55-58.
7
郭志利,旱作农业理论与实践〔C〕,1999年
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8年
9
曹广才,北方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栽培,1996年
10
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全,1992年
共引文献
26
1
秦学 ,曹翠玲 ,郑险峰 ,丁成刚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96-99.
被引量:8
2
王海泉,栾晓燕,满为群,刘鑫磊,马岩松,来永才,陈怡,何云霞,李柱刚,杜维广.
覆膜栽培大豆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9,28(2):337-340.
被引量:10
3
王海泉,王英,周宝库,李柱刚,何云霞,满为群,陈怡,杜维广.
行间覆膜栽培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5):875-878.
被引量:12
4
杜吉到,吕静.
肥密因素对耕层内大豆根部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4):1-6.
被引量:3
5
蒋树怀,王鹏科,高小丽,刘建平,屈洋,宋慧,冯佰利.
旱作农田绿豆微集水技术及其效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5):33-37.
被引量:6
6
李丽君,于晓芳,李强,樊丽,张卫中,高聚林.
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对大豆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3,32(1):133-135.
被引量:4
7
吕佳雯,武向良,高聚林,于健,李曼.
行间覆膜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排盐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3,21(3):103-109.
被引量:5
8
马生发.
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土壤环境和产量的影响[J]
.陇东学院学报,2013,24(3):48-51.
被引量:9
9
韩德贤,盖志佳,刘婧琦,赵桂范,张敬涛,韩松,葛景文,杨冬.
合农60号高产潜力及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29-30.
10
韩德贤,盖志佳,刘婧琦,赵桂范,王庆胜,郑海燕,张敬涛.
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60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4(2):51-5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5
1
杜雄,边秀举,张维宏,杨福存,张立峰.
华北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206-1213.
被引量:23
2
高超男,赵鹏飞,张宏彦,曹国鑫,李晓林.
曲周县冬小麦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2):5-8.
被引量:6
3
曹娜,于海秋,王绍斌,于挺,曹敏建.
高产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5):94-97.
被引量:76
4
孙广林,夏永胜,张中原.
关于大豆配方施肥的研究与应用[J]
.土壤通报,2007,38(3):527-530.
被引量:14
5
刘军,杨瑞宾,樊玲,张庆,王丽红.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7(3):66-66.
被引量:2
6
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65-267.
7
周少平,谭广洋,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Li Guangdi,杨晶.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J]
.草业科学,2008,25(7):69-76.
被引量:26
8
邵彦宾,刘美娜,朱红伟.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85-186.
被引量:16
9
李来祥,刘广才,杨祁峰,赵小文,朱永永.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114-118.
被引量:112
10
邹序安,远红伟,陆引罡.
肥料运筹和覆膜对小麦营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2):70-7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5
1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范珍珠.
甘肃东部夏播大豆品种引进筛选与评价[J]
.中国种业,2013(8):83-84.
被引量:3
2
李亚利.
会宁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施肥方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2-13.
3
高运青,徐东旭,任红晓,尚启兵.
覆膜对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4):13-15.
被引量:7
4
曹晓宁,王君杰,刘思辰,陈凌,王海岗,乔治军.
不同覆膜方式对苗期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6(7):42-44.
被引量:3
5
陈书珍,刘广才,周德录,李城德,王锡平,李耀辉.
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技术的肥料效应[J]
.草业科学,2018,35(6):1480-148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周龙,王芳,赵伟丽,曾志伟,杨德荣.
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75-81.
被引量:11
2
杜世坤,赵振宁,赵宝勰,高玉芳.
水砂田麦茬后复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12):14-15.
被引量:1
3
刘竹梓,夏锦慧,黄先群,杨建,彭杨.
夏季覆膜栽培对紫芯红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4):71-74.
被引量:7
4
刘建华.
垄沟覆膜集水模式对黄土高原旱地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12):14-16.
被引量:2
5
李谋智,祁春霞,闫积卓.
砂田糜子复种试验研究[J]
.中国种业,2017(9):51-53.
被引量:1
6
王星垚,李援农,银敏华,徐袁博,任全茂,徐路全.
不同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冬小麦植株氮素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8(2):40-46.
被引量:8
7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播种密度对甘肃东部夏播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8,49(11):49-52.
被引量:2
8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播期对旱作区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9,50(2):59-64.
被引量:4
9
戴飞,赵武云,张锋伟,马海军,辛尚龙,马明义.
西北雨养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配套机具研究进展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5):1-16.
被引量:28
10
李秀芳.
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9,39(13):113-114.
1
张彩霞,谯显明.
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水分效应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0-21.
被引量:3
2
张雷,牛建彪,赵凡.
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8-11.
被引量:95
3
关维刚,周建斌,董放,李生秀.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和矿质氮含量的时空变化[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51-57.
被引量:6
4
王静.
环县冬油菜不同覆膜模式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0):43-44.
被引量:2
5
张艳华.
不同覆膜模式对大麦增产机理的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76-78.
6
王闯,强世军,翟富民.
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试验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1S):60-61.
被引量:4
7
马治勇,杜霄,白宏鹏.
旱地大豆全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总结[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5):3-5.
被引量:2
8
宋权,韩秀霞.
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试验总结[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4):65-66.
被引量:1
9
彭小峰,张巨松,刘素华,李慧琴,彭延,张选.
不同覆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棉花科学,2016,38(3):18-21.
被引量:4
10
俞锦晖.
陇东旱地磷肥肥效及合理施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2):35-35.
中国种业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