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63,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9
-
1李振键,张继霞.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3):112-115. 被引量:61
-
2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169-171. 被引量:49
-
3孙文祥.高校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4-6. 被引量:27
-
4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8
-
5徐晓忠,徐小军,杨潮.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7):50-51. 被引量:56
-
6王立平.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12):54-59. 被引量:102
-
7周哲玮.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1-5. 被引量:29
-
8鄢晓彬.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43-146. 被引量:31
-
9孙孝科.高校科技创新:意蕴与系统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90-192. 被引量:25
-
10胡瑞,李忠云,王国平.中美研究型大学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45-14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6
-
1程丽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5):20-23. 被引量:6
-
2程丽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1):80-82. 被引量:16
-
3严会超,邵玉昆.高校科技创新价值与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7):80-81. 被引量:6
-
4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技术人才测评方法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85-188. 被引量:1
-
5曾春媛,范奇伟,王锦,杨妮娜.高校R&D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6):107-111. 被引量:1
-
6常莹莹.高校与区域发展的文献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5,15(1):56-58.
二级引证文献30
-
1陈镖.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S1):243-245. 被引量:6
-
2闫笑非,杜秀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3-5. 被引量:3
-
3田兴国,谢春艳,蒋艳萍,吕建秋.金融危机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28-29. 被引量:2
-
4蒋艳萍,田兴国,吕建秋,章家恩.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8):38-40. 被引量:31
-
5章熙春,马卫华,蒋兴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3):79-83. 被引量:74
-
6赵清.北京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88-91. 被引量:5
-
7马顺彬.校企联动紧密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4):431-434.
-
8秦卫明,乔旭.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导向的地方工科大学科技工作转型与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1(8):1-2. 被引量:2
-
9戴年红,廖和平,李石新,何俊阳.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SWOT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4):507-512. 被引量:1
-
10高建伟,牛振喜,王少华,李飞.面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大学创新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33(8):43-47.
-
1高技师.研究型大学与国家创新体系[J].林区教学,2005,0(6):15-16.
-
2万军民,林瑾.中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比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4):175-176. 被引量:3
-
3皮力,聂本洲.我们的学院会成为一个怪物吗?[J].艺术界,2011(1):88-91.
-
4秦亚恬,伍群,李咏梅,邱宗荫.高校科技管理在创新中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10):28-29. 被引量:1
-
5谢民福.新世纪教育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J].武警学院学报,1998,14(S1):11-12.
-
6李金贵.高等教育创新系统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5):88-89. 被引量:3
-
7邓艳娟.中国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94-395. 被引量:1
-
8周红芹.追求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试论小组合作的价值旨归[J].考试周刊,2014,0(100):124-124.
-
9陈佳洱.留英岁月[J].科学中国人,2014(11):32-35.
-
10韩国忠北大学与国家汉办签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协议[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06(7):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