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0
-
1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吕鑫祥,郭扬,黄克孝,成永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9,20(4):57-62. 被引量:161
-
2孙恒志,齐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6):85-89. 被引量:37
-
3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55-59. 被引量:32
-
4唐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2):123-127. 被引量:24
-
5课题组.教育质量社会评估的探索与实践[J].铁路高等教育,2000,(3).
-
6张明清.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高教研究.1998(03)
-
7李玉贞.本科高校办高职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2000(7):17-18. 被引量:2
-
8杨虹,韩凝春.试论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与高教属性[J].北京成人教育,2000(5):9-11. 被引量:10
-
9赵书阁.高校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3):120-122. 被引量:14
-
10吴勇华,刁叔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保障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4):31-3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成少钧,李翔.普通高校举办高职的利弊简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9-22. 被引量:3
-
2王应密.对我国高职教育分层问题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3):108-111. 被引量:2
-
3黄加銮.高职电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30-31.
-
4蹇兴东,张斌.高等学校层次定位的战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76-79. 被引量:2
-
5赵立莹.职业教育社会评估策略探索及指标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6(5):6-7.
-
6陈武元.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反思——厦门大学的个案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22(5):101-104. 被引量:3
-
7廖志林,程君青,沈晓蕙.高职高专毕业生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1):71-72. 被引量:6
-
8孙晓荣,王芸.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刍议[J].消费导刊,2007,0(7):109-109.
-
9徐秀红,郑久荣.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筹划模型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57-60. 被引量:2
-
10景履贞.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教学现状与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1):116-120.
-
1张冀生.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必须适应教育系统的本质特征[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3(1):17-22.
-
2唐锡海,张巨洪.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人力资源[J].高教论坛,2003(6):146-148. 被引量:4
-
3李本初,孔新舟.学分制——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2):16-18. 被引量:2
-
4陈剑鹤,王丽琴.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B12):11-13. 被引量:8
-
5陈建民.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4. 被引量:6
-
6刘开瑞.会计继续教育的定义与本质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4):21-24. 被引量:5
-
7王宇苓.满足企业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6):61-63.
-
8张健.高职教育的本质[J].成才之路,2007,0(36):40-40.
-
9罗幼平.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时效性[J].时代教育,2009(3):73-73.
-
10杜今锋.思维与学习[J].职业技术教育,1998,19(10):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