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珠宝科技》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Jewe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8
1 崔爱利.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521-526. 被引量:38
2 王庆,孙木,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5):22-24. 被引量:8
3 杜玉柱,常利民.宁河区201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7):104-106. 被引量:2
4 杨志军.2012—2017年濮阳市华龙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校医,2018,32(8):594-595. 被引量:3
5 蒋蕊鞠,殷琼洲,徐明珏,赵志梅,邓燕,车艳春.2004~2018年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及重点防控人群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5):441-444. 被引量:135
6 王健,秦伟,顾君,杨辉,孟祥梅,王瑶.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调查及疫苗保护效果评估[J] .疾病监测,2020,35(2):177-181. 被引量:28
7 梅君,张锐,高岚,陈容容.贵阳市2014—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4):586-587. 被引量:9
8 陈萌,张铁钢,陈丽娟,吴疆,杨洁,张伟.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与疫苗病毒基因特征比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1184-1188.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99
1 胡家瑜,施燕,倪莹箐,刘红联,汤素文,王建国.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2剂免疫的效果观察[J] .中国计划免疫,2004,10(4):221-224. 被引量:95
2 杨文震,陈志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J]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28(2):49-52. 被引量:38
3 吴小清.南京市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3):340-340. 被引量:4
4 郭青,张春曦,王丽萍,梁晓峰.全国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疫情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285-286. 被引量:63
5 许青,徐爱强,宋立志,张丽,肖作奎,李仁鹏,刘尧,王常银,李漫时.山东省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497-499. 被引量:49
6 崔爱利.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521-526. 被引量:38
7 Jin L, Rima B, Brown D, et al. Proposal for genetic characterisation of wild-type mumps strains : preliminary standardisation of the nomenclature. Arch Virol, 2005,150 (9) : 1903-1909.
8 Wu L, Bai Z, Li Y, et al. Wild type mumps viruses circulating in China establish a new genotype. Vaccine, 1998, 16 (2-3) : 281-285.
9 Laura Z, Susan R, Melinda W. VPD surveillance manual. 3rd ed.2002.
10 Lim CS, Chart KP, Goh KT.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mumps virus isolates from a vaccinated population in Singapore. J Med Virol, 2003,70 (2) : 287-292.
共引文献206
1 潘璠,金正格,王瑶,解少煜,秦伟.2005—2019年六安市疫苗针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21,33(7):715-717. 被引量:8
2 林少倩,宋凯军,武丛聪,刘晓雪,张涛,张军.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2剂次免疫策略实施前后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0(1):53-56. 被引量:16
3 邹娇娇,王雷,陈琦,胡礼达,杨小兵.2012-2018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和短期发病预测[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0(1):45-48. 被引量:12
4 林焕年,陆以壮,黄焕坤,韦鹏,马素冬.南宁市西乡塘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ARIMA模型预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23,39(1):46-51. 被引量:3
5 刘春,徐勇,朱永义,杨俊,余华,谢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13. 被引量:5
6 王晓森,肖艺珊,肖万萍.2005-2019年泉州市丰泽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1,19(10):598-601.
7 王波,靳玉惠.2012-2021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J] .热带医学杂志,2023,23(5):724-727. 被引量:4
8 蒋少彬,张屏,朱栎.洛江区2005—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3,29(3):32-34. 被引量:1
9 潘红梅,陈文同,詹惠春.泉州市2012—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2,28(6):46-48.
10 郑可欣.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诊断特征与结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78):125-126.
同被引文献14
1 丁振华.山东蓝宝石的呈色机制[J] .矿物学报,1993,13(1):46-51. 被引量:15
2 何金明,张兴发,史军,郭福文.新疆海蓝宝石改色工艺研究[J] .珠宝科技,1996,8(3):45-47. 被引量:2
3 吴瑞华,白峰.热处理 Mong Hsu 红宝石原理[J] .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17(3):254-256. 被引量:8
4 董秉宇,张建洪.天然红宝石、蓝宝石的热处理[J] .国外非金属矿与宝石,1990(6):49-51. 被引量:2
5 丁振华.蓝宝石热处理的现状及前景[J] .地质地球化学,2000,28(1):83-86. 被引量:1
6 范韬.云南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4):62-66. 被引量:6
7 刘如水.宝石的改色处理技术[J] .国外非金属矿与宝石,1991(2):11-13. 被引量:1
8 张敬阳,袁心强.明溪蓝宝石改色机理探讨[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3):268-271. 被引量:2
9 张恩,彭明生.优化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变化和应用[J] .矿产与地质,2002,16(1):40-43. 被引量:3
10 欧阳秋眉,李汉声,郭熙.墨翠——绿辉石玉的矿物学研究[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4(3):1-4.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0
1 业冬,刘学良,邹妤,赵旭刚,祖恩东.云南元江红色刚玉的热处理研究[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30(3):339-342. 被引量:7
2 李建军,蔡佳,余晓艳,张凤霞,程佑法,黄清波.优化处理红宝石中轻微玻璃态物质的清理实验[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1):104-112. 被引量:2
3 张小钗.浅析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宝石的鉴定[J] .中国化工贸易,2013,5(3):189-190. 被引量:3
4 刘薇.浅析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宝石的鉴定[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62. 被引量:2
5 王文杰,狄敬如.缅甸、越南红宝石的热处理研究[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16(4):29-38. 被引量:3
6 冯亮,张倩怡,杨晓雯.一种蓝宝石的充填处理特征[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17(4):16-22. 被引量:1
7 剡晓旭,罗洁.近年来宝石颜色改善的热处理工艺综述[J] .超硬材料工程,2017,29(2):61-64. 被引量:1
8 崔帅.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工艺及鉴定方法[J] .科技尚品,2017,0(6):7-7.
9 宁珮莹,张天阳,马泓,谢俊,丁汀,黎辉煌,梁榕.红外光谱-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特征[J] .岩矿测试,2019,38(6):640-648. 被引量:10
10 陈嘉惠,刘军锋,蔡元洋,吴迪,秦铭.一种铍扩散处理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3,25(5):96-105.
1 陈志国.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J] .中国纤检,2013(15):41-41.
2 袁心强.钻石分级的实际应用[J] .珠宝科技,1993,5(2):12-13. 被引量:1
3 于海琴.零食也分“红黄绿”[J] .中国保健食品,2006(9):79-79.
4 吴双.钻石选购指南[J] .中国防伪报道,2013(12):39-40.
5 田金刚,张斐斐.104克拉钻石将亮相周大福85周年盛典[J] .中国黄金珠宝,2014,0(40):6-6.
6 沈海强.浅谈棉花颜色级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 .中国纤检,2014(3):73-73. 被引量:2
7 戴铸明.和消费者谈谈钻石的分级[J] .珠宝科技,1998,10(4):24-25.
8 孙晓园.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J] .中国纤检,2015(19):64-65. 被引量:2
9 张淼.试论颜色级检验技术的难点及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2016(21):145-145.
10 闫承兰,刘光峰,刘红光.颜色级指标在纺织配棉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纤检,2013(23):40-4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