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处之有度,恰当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
孟凡辉
机构地区
中国客家博物馆研究部
出处
《客家文博》
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
Hakka Cultural Heritage Vision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开发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杨森,张仲谋.
2001—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61-68.
被引量:10
2
别金花,梁保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2008,19(6):446-450.
被引量:34
3
孟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
.时代人物,2008,0(5):135-137.
被引量:1
4
单霁翔.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
.城市规划,2007,31(5):9-23.
被引量:148
5
陈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被引量:54
6
飞龙.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59-66.
被引量:95
7
吕舟.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J]
.建筑学报,2001(3):58-60.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96
1
李应军.
湖南民俗旅游经济及其特征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1):70-72.
被引量:6
2
宋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以武强年画为例[J]
.旅游时代,2007(4):48-51.
被引量:20
3
林庆.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J]
.云南社会科学,2004(4):94-97.
被引量:23
4
谢辰生.
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50年[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61-70.
被引量:23
5
翟辅东,肖曾艳.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概念和应用[J]
.旅游学刊,2004,19(6):60-63.
被引量:17
6
张朝枝,保继刚.
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
.旅游科学,2004,18(4):7-16.
被引量:77
7
刘魁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1-8.
被引量:251
8
刘魁立.
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95-101.
被引量:92
9
张军.
论无形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有形化利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42-45.
被引量:23
10
陈勇.
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4):21-24.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357
1
张颖岚,刘骋.
空间正义视域下城市建成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3(4):16-27.
被引量:2
2
李明,梁列峰.
川东北“翻山铰子”的解读与传承[J]
.艺术与民俗,2021(2):67-70.
3
曹福然,马雨墨,熊威.
数字化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形象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21(4):133-140.
被引量:9
4
陈炜,杨连娇.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20,31(1):73-79.
被引量:20
5
黎沫君,刀微,查禄慧.
云南德宏傣族泼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7):203-206.
被引量:1
6
邓婷.
设计助力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生态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以马鞍山为例[J]
.包装工程,2023,44(S01):272-276.
被引量:2
7
孙九霞.
抽离与回归的交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之路[J]
.贵州社会科学,2023(8):91-98.
被引量:5
8
刘树鹏,张君宇,许熙巍,董菁,李晓东.
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及熵变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7):84-93.
被引量:2
9
李欣韵.
生态与文化并置的“城市绿心”——遵义市三阁公园景观设计札记[J]
.四川建筑,2008,28(5):35-37.
被引量:1
10
刘金萍,贾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70-172.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2
1
苏奇.
苏菜 以中国“四大”名菜之一扬州菜淮安菜无锡菜苏州菜镇江菜炒爆了其地名韵彩[J]
.中国地名,2014(3):22-24.
被引量:1
2
周丹明,沙佩智.
苏州菜与清宫御膳[J]
.紫禁城,2015,0(2):52-6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沙佩智.
浅谈苏州织造官府菜传承与创新[J]
.文化产业,2019,0(17):26-27.
1
陈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被引量:54
2
吴怍来.
新民间文化莅临中国[J]
.艺术评论,2006(3):44-47.
3
康有金.
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47-53.
被引量:1
4
莫高义.
广东在波兰成功举办文化周[J]
.对外大传播,2002(8):54-55.
5
周璐.
文化—广告不断丰裕的动力[J]
.法制与社会,2007(7):679-680.
6
张亮,曹冰.
具有德阳文化特征的工艺品的开发与研究[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4-59.
7
李艳,马西平.
国外电影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0):41-45.
被引量:12
8
许珺茹.
论岭南传统工艺广彩在现代发展的方向[J]
.美术教育研究,2016(3):30-30.
被引量:5
9
尚丁.
文化·市场·“海派”[J]
.群言,1995,0(3):7-8.
10
王秀泉.
浅析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150-150.
被引量:1
客家文博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