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才 抓创优 促发展——回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
被引量:2
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40,共2页
Architectur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8
-
1何镜堂.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J].南方建筑,2008(1):6-11. 被引量:33
-
2肖毅强,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育与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南方建筑,2008(1):23-27. 被引量:18
-
3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建筑学报,2002(9):16-18. 被引量:41
-
4何镜堂.环境·文脉·时代特色──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作随笔[J].建筑学报,1995(10):5-9. 被引量:5
-
5林克明.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实践六十二年[J].南方建筑,1995(2):45-54. 被引量:8
-
6何镜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J].建筑学报,1996(3):10-10. 被引量:30
-
7钱锋.近现代海归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J].时代建筑,2004,47(4):20-25. 被引量:7
-
8雍涛.《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研究,2007(7):3-10. 被引量:18
-
9温玉清,谭立峰.从学院派到包豪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参照系的探讨[J].新建筑,2007(4):93-95. 被引量:13
-
10吴庆洲.悼念龙庆忠教授[J].建筑学报,1996,(6):60-60.
二级引证文献20
-
1郦伟,郦诗原.建构、反思与超越: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进展[J].惠州学院学报,2011,31(6):53-64. 被引量:5
-
2杜宏武,王国光.岭南建筑学派的整体观与整体设计方法初探[J].南方建筑,2014(1):94-98. 被引量:17
-
3郦伟,唐孝祥.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理论视野与逻辑框架[J].南方建筑,2015(1):80-83. 被引量:6
-
4向科.基于气候与功能双重适应的岭南建筑空间模式研究[J].南方建筑,2015(1):89-96. 被引量:8
-
5姜洪庆,李佩玲.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考[J].南方建筑,2016(1):86-92. 被引量:13
-
6韦自力,叶雅欣.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主题表达——以山水弄岗度假酒店休闲会所室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3):57-59. 被引量:1
-
7冯江,彼得.罗,黄全乐,陈轲,李俊,何婧,Belinda Lausier.访谈:何镜堂的建筑与变化的中国[J].建筑学报,2018(1):18-25. 被引量:9
-
8彭雄亮,姜洪庆.兵团城市的地域性设计策略研究——以十三师红星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8,0(1):9-15. 被引量:1
-
9冯江.归乡: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路途与理念嬗递[J].城市环境设计,2018,0(2):34-39. 被引量:7
-
10伊曼璐,邢谷锐.广东省岭南建筑特色彰显与城市设计路径探索[J].南方建筑,2018,0(5):99-105. 被引量:9
-
1晓阳.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建院20周年[J].中国工程咨询,2006(2):58-58.
-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庆典[J].城市规划,2006,30(11).
-
3风雨历程 辉煌成就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J].规划师,2010,26(12):28-33. 被引量:1
-
4施卫良.规划编制的新形势与新挑战[J].北京规划建设,2006(5):8-9. 被引量:1
-
5庄惟敏.关于建筑及创作的思考[J].世界建筑,2015(10):18-20.
-
6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J].建筑与文化,2012(2):132-132.
-
7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巡礼[J].规划师,2004,20(10):19-19.
-
8司马晓.城市的30年,我们的20年——写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J].城市规划学刊,2010(S1):1-5. 被引量:2
-
9王喜元.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纪念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院20周年[J].中州建设,2000(2):9-10.
-
10高佐人.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视察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J].建筑结构,2007,37(11):11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