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尚书》这部最为古老的典籍,其文本的流传、文字的训释均存在极难解决的问题。研究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审慎从事。本文认为对于《尚书》特别是《古文尚书》,由于可以据为信史的资料 十分缺乏,在整理和研究中必须信守“阙疑“的原则。从文献资料和《郭店楚墓竹简》的研究中,本文 作者认为《古文尚书》不伪于两汉之际的刘歆,也不伪东晋的梅。其文本在战国中期以前应该已经 产生。对于《尚书》文字的释义,应该充分吸取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但决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注意 “审辞气”,即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研究,方可得出较为正确的理解而避免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