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粮食安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业文化遗产不但承载着人类从事农业活动的智慧和记忆,维系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更有助于保障整个人类的粮食安全。
作者
汪俊枝
汪培梓
梁少民
机构地区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郑州博物馆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出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4期11-12,21,共3页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粮食安全
农业生态系统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83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11
1
王静,黄晓宇,郑振源,邵晓梅.
提高耕地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更为重要[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5):35-38.
被引量:47
2
周立.
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J]
.求是,2010(20):56-58.
被引量:20
3
汪俊枝.
粮食主产区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选择[J]
.中国粮食经济,2011(5):19-20.
被引量:5
4
孙英兰.
中国耕地质量之忧[J]
.农村实用技术,2010(11):10-12.
被引量:3
5
联合国粮农组织[OL].http://www.fao.org/nr/giahs/giahs-home/zh/.
6
闵庆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J]
.资源科学,2006,28(4):206-208.
被引量:165
7
丁掛勇.澳红河哈尼梯田列遗产保护试点[N].文汇报,2010-06-20.
8
角媛梅.
哈尼文化区的特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15(1):51-56.
被引量:18
9
史军超.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77-81.
被引量:33
10
汪俊枝.
以发展粮食产地加工转化促进河南县域经济发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21-2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王清华.
哀牢山自然生态与哈尼族生存空间格局[J]
.云南社会科学,1998(2):74-77.
被引量:28
2
陈百明,周小萍.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J]
.资源科学,2004,26(5):38-45.
被引量:152
3
万忠民.
粮食加工增值途径的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9(4):35-36.
被引量:5
4
张晋科,张凤荣,张琳,张迪,吴初国,孔祥斌.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78-2285.
被引量:94
5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
H.J.德伯里著 王民等译.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7
许学工.试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
白玉宝.哈尼文化之源与结构[A]..见: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9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10
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8年-2015年)[EB/OL].[2008-1-30].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hndrc.gov.cn/fgwj/bmwj/200810/t20081030_24415.htm.
共引文献
283
1
梁晶璇,张孙博文,王一佳,谢志锋,陈佑成.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量表开发——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426-435.
2
刘海英,由婧涵.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探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74-79.
被引量:1
3
苏伯儒,刘某承,李志东.
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服务的复合增益——以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为例[J]
.生态学报,2023,43(3):1016-1027.
被引量:8
4
贾旭飞,郑建乐,孙凯,张志超,丁超.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及整治分区[J]
.中国农业信息,2021,33(4):62-72.
被引量:1
5
刘合光,兰向民.
世界粮食危机与治理机制[J]
.中国经济报告,2022(6):137-144.
6
何建刚.
基于农业地质的福建光泽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利用建议[J]
.福建地质,2021,40(2):165-173.
被引量:2
7
匡远配,唐柳.
基于PSR框架的我国两型农业发展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45-51.
被引量:1
8
罗伏安.
环洞庭湖平原区稻田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以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稻田土壤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3(9):62-64.
被引量:2
9
冯金朝,石莎,何松杰.
云南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S1):146-152.
被引量:19
10
李文华.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6.
被引量:83
同被引文献
34
1
闵庆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J]
.资源科学,2006,28(4):206-208.
被引量:165
2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991-994.
被引量:66
3
罗康隆,王秀.
论侗族民间生态智慧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价值[J]
.广西民族研究,2008(4):88-93.
被引量:27
4
崔海洋.
从糯稻品种的多样并存看侗族传统文化的生态适应成效[J]
.学术探索,2009(4):74-79.
被引量:11
5
王思明,卢勇.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J]
.中国农史,2010,29(1):3-11.
被引量:87
6
孙白露,朱启臻.
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4-58.
被引量:51
7
罗康智.
侗族美丽生存中的稻鱼鸭共生模式——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1):28-32.
被引量:17
8
闵庆文,张丹,何露,孙业红.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J]
.资源科学,2011,33(6):1018-1024.
被引量:80
9
罗康隆,杨庭硕.
中国各民族农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6):1025-1031.
被引量:18
10
吴江洲,李映辉,熊礼明.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302-30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朱兴旺.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以子腊贡米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22-227.
被引量:2
2
闵庆文,骆世明,曹幸穗,苑利,成升魁,杨庆文,孙庆忠,李先德,孙业红,赵立军,张红榛,吴敏芳.
农业文化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39(5):856-868.
被引量:27
3
罗康隆.
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以湘西“子腊贡米”为例[J]
.怀化学院学报,2023,42(2):17-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孙小涵,汤瑜洋,王懿兮,蒋千一.
浅析发展农经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以苏州市金庭镇(西山岛)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15-118.
被引量:1
2
张治东.
宁夏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实践[J]
.民族学论丛,2023(4):95-104.
3
陈萌,罗康隆.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制衡讨论[J]
.怀化学院学报,2023,42(6):27-32.
被引量:1
4
任超.
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传承困境与解决思路——以乡村振兴为视角[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1):21-28.
被引量:6
5
李建业.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契机、挑战与路径[J]
.福州党校学报,2023(2):73-80.
6
陈晔,徐倩,宁波.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以河蟹产业发展为例[J]
.中国市场,2023(19):65-68.
被引量:5
7
常洁,谢萍,赵川,朱创业.
四川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对策研究[J]
.决策咨询,2023(4):4-9.
被引量:1
8
程佳欣,孙业红,常谕.
农业文化遗产地茶文化景观基因农户感知差异研究——以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31(11):1860-1872.
被引量:5
9
郑银平,刘淑兰.
优秀农耕文化赋能和美乡村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107-114.
被引量:6
10
谢耀龙,蒙浩焱.
广西农业博物馆建设思路及策略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23):76-79.
1
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J]
.世界环境,2011(1):18-19.
被引量:19
2
闵庆文.
关乎人类未来的农业文化遗产[J]
.生命世界,2009(6):8-10.
被引量:3
3
闵庆文,赵贵根,焦雯珺.
世界遗产监测评估进展及对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15(11):97-100.
被引量:7
4
袁兴中.
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技术体系[J]
.大学科普,2014,8(1):28-31.
5
王勇,娄志荣.
加强污染综合治理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家禽,2003,25(23):5-8.
被引量:2
6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契机[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6):663-667.
被引量:69
7
王献溥,于顺利,王宗帅.
论生态发展和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磐安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就和展望[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09(7):1-8.
被引量:5
8
张晓.
微生物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水污染中的应用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6,36(22):40-41.
被引量:3
9
郑伟林,何作庆,李凯冬,叶钦.
哈尼梯田遗产生态保护正式制度安排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6,14(5):1-5.
被引量:1
10
胡兴兴,闵庆文,赖格英,吴青,陈桃金,潘思怡.
农业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以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为例[J]
.资源科学,2017,39(4):737-746.
被引量:17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