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问题引导法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教学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以问题引导法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
袁孝友
李村
王来英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合肥市第六中学
出处
《大学化学》
CAS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University Chemistry
基金
安徽省特色专业(2011-66-9)
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20100163)
安徽大学教研项目(XJ200913)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分类号
O611.6 [理学—无机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1
徐敏.
元素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10,25(6):31-33.
被引量:10
2
任玲,胡长文,吴侠.
无机化学的教学创新探索[J]
.大学化学,2011,26(1):23-25.
被引量:19
3
路丽英,方春英.
工科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化学,2009,24(5):10-13.
被引量:19
4
高洪苓,安颖,杨秋华,崔建中.
对元素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
.大学化学,2011,26(4):24-25.
被引量:4
5
袁孝友,李村.
用精炼铜报废的电解液合成CuCl[J]
.材料保护,1999,32(11):33-33.
被引量:1
6
龚孟濂,乔正平,巢晖.
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11,26(1):20-22.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王燕,方国女,周其镇.
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实验原理课的改革[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3):66-67.
被引量:1
2
沙洪成.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被引量:104
3
高世萍,翟滨,于长顺,吕丽,许绚丽,于智慧.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
.实验室科学,2006,9(3):42-43.
被引量:14
4
张爱平.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52-253.
被引量:10
5
洪茂春,陈荣,梁文平.21世纪的无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布里斯罗R.化学的今天和明天--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华彤文、宋心琦、张德和,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
布里斯罗R.化学的今天和明天.华彤文,宋心琦,张德和,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
Guo L,Liu C M,Wang R M,et al.J Am Chem Soc,2004,126:4530.
9
Cao M H,Hu C W,Peng G,et al.J Am Chem Soc,2003,125:4982.
10
王韵 韩济生.生理科学进展,1999,.
共引文献
67
1
展鹏,刘新泳.
药学专业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
.大学化学,2020,35(2):14-20.
被引量:16
2
张克宏,杜俊娟.
《包装材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10,28(2):52-55.
被引量:6
3
李向清,康诗钊,穆劲.
对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101-103.
被引量:8
4
袁华,焦银春.
关于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52-53.
被引量:6
5
石振武,杨琦,杨守洁.
工科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机械管理开发,2011,26(3):166-167.
被引量:4
6
刘捷.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科技信息,2011(20):21-22.
被引量:2
7
张燕.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3):47-48.
被引量:10
8
刘媛媛,李国祥,杜金花.
工科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步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48-48.
被引量:1
9
范磊.
如何引导大学新生走进化学的殿堂[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112-112.
被引量:2
10
所艳华,汪颖军,罗洪君,隋欣,李丽丽.
无机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大学化学,2011,26(5):36-3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46
1
李夏.
元素无机化学探究式课程建设的构思[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S1):111-112.
被引量:6
2
胡宗球,万坚,张爱东,郭能.
无机元素化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体会[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40-41.
被引量:8
3
马占营,徐维霞,耿薇,高奕红.
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成功,2010(4):9-10.
被引量:7
4
李哲,韩灵翠,谢鲜梅.
工科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J]
.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19(1):47-49.
被引量:2
5
吴海荣,朱颜.
"铁碳合金相图"的教学探讨[J]
.内江科技,2005,26(2):38-38.
被引量:7
6
文君.
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的探讨[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59-60.
被引量:11
7
陈志敏,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李东平,邓戊有.
在元素化学教学中实施“主线式”教学模式[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276-277.
被引量:11
8
张斌.
“PBL”教学法在“有机合成”教学中的运用[J]
.化学教育,2006,27(7):39-40.
被引量:18
9
Rhem J.The National Teaching&Learning Forum,1998,80(1):1-2.
10
张文广,王祖浩.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判断与分子结构合理推定——Hybrid Orbital理论与VSEPR理论的融合性探讨[J]
.化学世界,2008,49(3):189-19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程国娥,夏华,王运宏,曹菱.
无机元素化学教学改革的尝试和体会[J]
.大学教育,2013(22):100-101.
被引量:5
2
梁丽娇,饶通德.
论无机元素化学教学改革[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3):138-140.
被引量:1
3
陈亚光.
基于知识体系整合的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改革[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4):30-33.
被引量:9
4
严满清,夏茹,王海燕.
《材料科学导论》的与时俱进[J]
.广州化工,2015,43(4):179-180.
被引量:3
5
李莉,鲍霞,孙志梅,潘路.
基于能力培养的元素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89-91.
被引量:2
6
陈亚光.
PBL教学法在非金属元素小结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2016,37(6):15-17.
被引量:13
7
张文广,彭春玉.
基于对比教学法的磷化学的课堂教学与思考[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2):18-22.
被引量:5
8
郭健,刘洋,张鹤献.
无机元素化学的教学改革探究[J]
.考试周刊,2018,0(65):169-169.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陈亚光.
基于知识体系整合的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改革[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4):30-33.
被引量:9
2
陈清泰,丁湘梅,郑玉国.
师范院校无机元素化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
.广州化工,2014,42(21):195-196.
3
梁爱琴,宋祖伟,曲宝涵.
性构相依理论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2014,35(20):13-16.
被引量:5
4
李莉,鲍霞,孙志梅,潘路.
基于能力培养的元素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89-91.
被引量:2
5
潘国容,谭学才.
C-PBL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广东化工,2017,44(1):128-129.
被引量:2
6
柴卉.
关于材料科学导论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
.化工设计通讯,2017,43(8):145-146.
7
童文昭,李清华,杨季冬.
基于“问题”的探究实验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15):30-32.
被引量:1
8
敖培.
PBL在高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为例[J]
.新课程,2018,0(12):122-123.
9
郭健,刘洋,张鹤献.
无机元素化学的教学改革探究[J]
.考试周刊,2018,0(65):169-169.
10
王晰,刘玉英,刘长垠.
PBL-LBL融合模式在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钻孔地质编录及柱状图绘制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9,21(4):43-46.
1
陈东莲.
元素及化合物的三们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03,0(6):35-35.
2
葛振新.
浅谈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对角线”关系[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1(3):111-113.
3
张文广,饶小宝,彭思艳.
硼化学教学中融合性应用PBL与LBL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J]
.化学教育,2016,37(24):21-25.
被引量:7
4
王燕,方国女,周其镇.
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实验原理课的改革[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3):66-67.
被引量:1
5
裴咏梅,许天林.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方法——线、点、网[J]
.药学教育,1998,14(2):54-55.
6
刘彩霞.
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育初探[J]
.榆林学院学报,1999,12(3):87-89.
7
刘亚军,秦春玲,武克忠,蒋兰宏,刘晓地.
同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能与周期序数的关系[J]
.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11(6):716-718.
被引量:1
8
傅国强.
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实践研究[J]
.未来英才,2016,0(17):99-99.
被引量:2
9
高英.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部分在无机化学中的地位[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8,8(3):28-28.
10
欧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1):93-95.
被引量:8
大学化学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