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三弦音色的多样性之研究
被引量:
9
Timbre Diversity of Chinese Sanxi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三弦器形、演奏技术、影响三弦音色的诸因素以及曲种、乐种、音乐作品对于三弦音色的不同诉求等多视角来考察和研究中国三弦音色的多样性,并且把保存、传承、发展三弦音色的多样性特征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行为和责任提倡之。
作者
谈龙建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103-111,共9页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中国三弦
音色特征
演奏艺术
音乐风格
乐器形制
传统基因
分类号
J632.3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杨勇.张柳萌三弦独奏音乐会”节目单的《三弦与乐队协奏曲》,曲简介 2010年4月25日.
2
谈龙建.《关于“合欢令”和“将军令”的定弦问题》,台湾《乐览》,1999年第2期.
同被引文献
31
1
何力.
简论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中的静美[J]
.书画世界,2006(2):84-85.
被引量:1
2
叶朗.
再说意境[J]
.文艺研究,1999(3):107-110.
被引量:47
3
伍雍谊.
关于音乐的内容[J]
.音乐研究,1984(4):25-38.
被引量:6
4
王耀华.
福建南曲宫调与“同均三宫”[J]
.中国音乐学,1986(1):47-57.
被引量:17
5
蔡仲德.
形象、意象、动象——关于“音乐形象”问题的思考[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4(2):3-6.
被引量:12
6
孙汝桂,张之良.
笙的改革——24簧加键扩音笙和36簧加键扩音圆笙[J]
.中国音乐,1985(1):71-71.
被引量:1
7
黄翔鹏.
“弦管”题外谈[J]
.中国音乐,1984(2):17-20.
被引量:19
8
赵德震.
二十六簧加键笙的改革经过[J]
.人民音乐,1957(5):40-41.
被引量:1
9
范元祝.
20世纪笙的改革与笙曲创作[J]
.中国音乐学,2001(3):96-103.
被引量:16
10
刘慧.
论三弦左手演奏技术与训练[J]
.中国音乐,2005(3):99-10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陶善耕.
永恒的资源共享和永恒的馆藏积累[J]
.图书与情报,2000(1):43-44.
被引量:2
2
龚婷.
浅谈三弦在民族乐队中的作用及发展[J]
.戏剧之家,2016(11):53-54.
被引量:2
3
杜鹏斐.
三弦演奏的右手控制与音色变化[J]
.北方音乐,2019,39(1):60-61.
被引量:2
4
陈晓晓.
论江南曲艺评弹的伴奏艺术[J]
.黄河之声,2019(1):118-119.
被引量:1
5
胡恺睿.
论京剧“西皮腔”在现代筝曲《晓雾》中的运用[J]
.黄河之声,2021(2):45-49.
6
谈龙建.
弦索古曲《松青夜游》对话南音古谱《八面金钱经》——以三弦为切入点[J]
.中国音乐学,2021(4):65-73.
被引量:3
7
康平.
“风雨半世纪,力开向阳花”——鄂西北郧西三弦创新探微[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2):1-5.
8
高伟.
古韵留声—分析三弦艺术的创新与传承[J]
.智库时代,2019,0(40):221-221.
被引量:1
9
魏登攀.
“中国化爵士乐”:跨文化视野下的音乐变异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4):254-26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何流.
建立玉溪市文献资源共享机制的思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78-80.
2
白滨,范丽影,常永吉.
高校图书馆应注意的问题[J]
.图书馆建设,2002(2):25-26.
被引量:6
3
时光.
比较文学变异学十年(2005—2015):回顾与反思[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9(1):50-58.
被引量:2
4
韩成刚.
浅谈民族三弦与戏曲三弦的差异[J]
.戏剧之家,2019,0(18):79-79.
5
耿瑞.
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
.北方音乐,2019,39(21):236-237.
6
段沁桉.
刍议三弦与“三”[J]
.戏剧之家,2020,0(3):53-53.
7
刘子叶.
琵琶演奏中的苏州评弹风格[J]
.剧影月报,2020(4):84-85.
8
林娜.
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方音乐,2020(23):67-69.
被引量:1
9
周子阳.
古韵留声——谈三弦艺术的创新与传承[J]
.丝路视野,2020(15):125-125.
10
郭小刚.
《中国历代民歌史论》(陈书录等著)[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3):165-172.
被引量:1
1
许嘉宝.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配器中织体形态的音色处理[J]
.北方音乐,2016,36(4):42-42.
2
刘海生.
弘扬民族风格 勇于推陈出新——试论民族乐器的改进与革新[J]
.安徽新戏,2002(4):64-65.
被引量:1
3
芦海珍.
中外合唱作品音色差异性的缘由探析[J]
.大家,2012(10):60-60.
被引量:1
4
孙影丽.
浅析竖琴的演奏技巧[J]
.戏剧之家,2015(15):95-95.
被引量:2
5
魏扬.
从古代文献中追溯箜篌的乐器形制和演奏技法[J]
.艺术探索,2005,19(6):19-21.
被引量:3
6
孙文妍.
后起之秀的浙江筝艺流派[J]
.小演奏家,2001(3):16-17.
7
张九玉.
传承的尴尬[J]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8(1):45-48.
8
黄小珊.
浅析单簧管的声音特色及其画面感[J]
.黄河之声,2011(1):120-121.
9
朱虹.
民族声乐艺术之“声”[J]
.才智,2008,0(8):230-230.
10
邓萍.
浅析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以施光南的几首作品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3):206-208.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