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致病性速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RGM)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有针对性治疗RGM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添加阳离子的MH2(Mueller-Hiuton)肉汤为培养基,采用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MIC法对就诊患者的痰和支气管冲洗液标本中分离出的202株致病性RGM进行菌种分布分析及8种非传统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龟分枝杆菌128株(2010年67株,2011年61株),脓肿分枝杆菌56株(2010年31株,2011年25株),偶然分枝杆菌9株(2010年5株,2011年4株),龟-脓肿及龟-偶发复合群9株(2010年6株,2011年3株)。龟分枝杆菌为引起RGM感染的第1位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RGM敏感的药物为阿米卡星98.0%(198/202),克拉霉素94.6%(191/202),利奈唑胺73.3%(148/202),头孢西丁57.9%(117/202),妥布霉素57.4%(116/202)。2年来,5种敏感药物对龟分枝杆菌敏感性无明显变化,但头孢西丁和妥布霉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结论致病性RGM耐药性强,治疗困难。开展更多更广泛的药物敏感试验的技术手段和提高药敏技术水平,组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日趋增长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的发展。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20-3623,共4页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一般引导项目(编号:20121A01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