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刺苋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Amaranthus spinosu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1)、丁香醛(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对羟基苯甲醛(5)、2-羟基苯并噻唑(6)、丁香脂素(7)、hydroxydihydrobovolide(8)、黑麦草内酯(9)、蚱蜢酮(10)、棕榈酸甘油酯(11)、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5)、芦丁(16)。结论化合物1~12、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6,共5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基金 福建省区域重大专项(2009Y3004) 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00006)
关键词 刺苋 2-羟基苯并噻唑 黑麦草内酯 蚱蜢酮 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Amaranthus spinosus L. 2-benzothiazolol loliolide grasshopper ketone 3-O-β-D-(6-O-methyl-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144

共引文献277

同被引文献256

引证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16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