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数十年所见出土文献对于古代思想及社会研究的意义,已经得到学者的充分重视。就经学而言,如马王堆帛书《易传》已经使早期的易学研究呈现出新面貌,而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以及清华简等,为经学研究提供了更宽泛而丰富的材料。
作者
王博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11&ZD08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诗》学
心性学
经学研究
马王堆帛书
社会研究
古代思想
出土文献
易学研究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常森.
论简帛《五行》与《诗经》学之关系[J]
.文学遗产,2009(6):10-19.
被引量:5
2
郭齐勇.
再论“五行”与“聖智”[J]
.中国哲学史,2001(3):20-2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邢文.
楚简《五行》试论[J]
.文物,1998(10):57-61.
被引量:8
2
庞朴.
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初步研究[J]
.文物,1977(10):63-69.
被引量:38
3
[日]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之帛本,线装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之简本.
5
魏启鹏.《简帛文献<五行>笺证》之简本与帛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6
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评述》,第103-104页.
7
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收入《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
常森.《上博战国楚竹书<诗论>的(诗经)学史价值》注释46,《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2005年版.
共引文献
18
1
甘伟,冯雪华.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35-38.
2
李锐.
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
.齐鲁学刊,2005(6):19-25.
被引量:18
3
苟东锋.
《五行》体现的三个问题意识[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19-24.
被引量:1
4
谢耀亭.
耳目与圣智——出土材料所见的思想传统[J]
.孔子研究,2010(6):87-93.
5
苟东锋.
简、帛《五行》研究述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61-67.
被引量:2
6
王晖.
智、圣之辨与早期儒家的认知观[J]
.中国哲学史,2012(1):5-12.
被引量:9
7
常森.
《五行》学说与《荀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1):75-87.
被引量:8
8
于兵.
试论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的知识构成[J]
.社会科学辑刊,2013(5):148-153.
9
匡钊.
早期儒家的德目划分[J]
.哲学研究,2014(7):63-70.
被引量:7
10
李加武.
郭店楚简《五行》天人关系研究[J]
.武陵学刊,2015,40(2):17-22.
同被引文献
63
1
郭齐勇.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24-28.
被引量:31
2
曹大中.
孔子性恶辩[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15(6):17-22.
被引量:5
3
杨泽波.
孔子的心性学说结构[J]
.哲学研究,1992(5):62-70.
被引量:5
4
马银琴.
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J]
.文学评论,2004(5):71-80.
被引量:30
5
庞朴.
三重道德论[J]
.历史研究,2000(5):3-11.
被引量:14
6
Eric Hanson,何金俐(译).
“生”之返“性”——“性”的过程性解读[J]
.中文自学指导,2005(5):17-23.
被引量:1
7
吴承学,陈赟.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J]
.学术研究,2006(1):119-124.
被引量:28
8
姚爱斌.
论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
.文学评论,2006(6):42-48.
被引量:10
9
陈来.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5-18.
被引量:38
10
[梁] 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
11
1
吴志刚.
核心与边缘的交互:《文心雕龙》文体组合原则发微[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165-183.
被引量:1
2
杨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3):30-36.
被引量:1
3
徐春根.
论孔子的“出世”情怀[J]
.嘉应学院学报,2017,35(7):32-37.
被引量:1
4
任鹏程.
性中含气--孔子人性思想的另一种解读[J]
.管子学刊,2021(3):50-61.
被引量:2
5
邢起龙.
楚简《五行》心灵哲学分析[J]
.管子学刊,2021(3):106-118.
6
许春华,王欣.
“诗”与“仁”--论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6):30-37.
被引量:2
7
许春华.
“兴”:阐释方法与心性之学——论简帛文献的先秦儒学诗学传统[J]
.管子学刊,2023(2):83-92.
8
马天威.
易学与《中庸》《孟子》的交锋——从朱陆“无极太极之辩”切入[J]
.周易研究,2023(1):44-54.
9
许春华.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8(4):18-27.
10
孟庆楠.
言志与风化:早期《诗》教功能的分化与转变——基于出土文献的再思考[J]
.人文杂志,2024(11):50-5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徐春根.
论孔子“铁骨铮铮”的品格[J]
.嘉应学院学报,2019,37(4):31-37.
2
杨赛.
探寻中国音乐制度的源流[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1):65-69.
被引量:2
3
任鹏程.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六层内涵[J]
.齐鲁学刊,2022(2):25-34.
被引量:1
4
毕景媛.
王阳明《论语》诠释的心学立场及本体意蕴[J]
.东岳论丛,2022,43(3):111-120.
被引量:3
5
许春华.
“诗”之“言”--论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J]
.齐鲁学刊,2023(4):15-22.
6
任悦,姚爱斌.
批判、译借、转换——郁达夫现代散文文体观的建构与实践[J]
.江西社会科学,2024,44(4):80-86.
7
王欣.
春秋时代的诗学传统——先秦儒家诗学传统的思想基因[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5(5):9-14.
1
孟庆楠.
论早期《诗》学中敬的观念[J]
.哲学研究,2011(4):75-82.
被引量:4
2
程一凡.
出土文献与先秦的“五经”[J]
.中国哲学史,2014(2):96-102.
被引量:1
3
孙利.
朱熹心性学研究概述[J]
.中华文化论坛,2003(1):119-122.
被引量:1
4
白光.
魏晋玄学新论[J]
.理论界,2011(8):121-122.
5
书讯:《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J]
.中国哲学史,2008(4):30-30.
被引量:1
6
余敦康.
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2):29-33.
被引量:21
7
郑万耕.
《周易》释读八则——以楚竹书为参照[J]
.周易研究,2005(2):9-15.
被引量:3
8
首都博物馆藏佛像精品选[J]
.法音,2006(7).
9
天人合一不是早期儒家特征[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6):73-73.
10
平子友长,武锡申(译).
马克思的哲学和实践[J]
.国外理论动态,2009(3):27-33.
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