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废铅蓄电池产生、回收模式、处理技术和环保现状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
李富元
机构地区
湖北金洋冶金服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0年第4期3-7,共5页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关键词
废铅蓄电池
回收模式
处理技术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8
参考文献
7
1
王子元.
铅酸废蓄电池的回收利用[J]
.中国物资再生,1999(1):20-21.
被引量:11
2
金开生.
中国的再生铅工业[J]
.世界有色金属,1998,23(3):18-22.
被引量:11
3
潘文章.
跨入 21 世纪的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J]
.电源技术,1997,21(5):204-207.
被引量:2
4
兰兴华.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再生铅工业[J]
.世界有色金属,1997(5):14-18.
被引量:5
5
蔡显弟,冯君从,江达,蒋凯民.
中国铅的消费及回收[J]
.世界有色金属,1996,21(6):37-40.
被引量:6
6
李富元,陈和明.
发展废铅蓄电池工业应采取的对策[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6(3):25-27.
被引量:4
7
李富元,陈和明.
发达国家废铅蓄电池的回收政策及我国的对策[J]
.中国物资再生,1994(12):16-1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杨新生.
从废铅蓄电池渣泥中制取铅系列化工产品的试验研究[J]
.江西冶金,1995,15(2):22-23.
被引量:12
2
兰兴华.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再生铅工业[J]
.世界有色金属,1997(5):14-1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0
1
毕晓萍.
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管理对策分析[J]
.环境,2008(S1):84-85.
2
郭学益,钟菊芽,宋瑜,田庆华.
我国铅物质流分析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11):1554-1561.
被引量:17
3
李富元.
中国废杂铅回收利用现状[J]
.资源再生,2002,0(1):27-32.
被引量:2
4
赵文华,梁波,罗耀华.
电池与环境的探讨[J]
.电源世界,2002(7):57-58.
5
毛建素,陆钟武.
关于中国铅的资源效率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78-80.
被引量:16
6
戴自希.
世界再生金属生产现状与趋势[J]
.中国有色冶金,2005,34(6):14-20.
被引量:6
7
任学佑.
有色金属在电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
.电池,1997,27(2):85-89.
被引量:4
8
罗耀华,梁波.
电池与环境的关系探讨[J]
.电源世界,2007(12):50-51.
9
王子哲,裴启涛.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应用进展[J]
.资源再生,2008(5):56-57.
被引量:9
10
金开生.
中国的再生铅工业[J]
.世界有色金属,1998,23(3):18-2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9
1
郑刘根,刘桂建,CHOU,Chenlin,高连芬,彭子成.
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及环境意义[J]
.地球学报,2006,27(4):355-366.
被引量:58
2
雒昆利,张新民,陈昌和,陆毅伦.
我国燃煤电厂砷的大气排放量初步估算[J]
.科学通报,2004,49(19):2014-2019.
被引量:22
3
王子元.
铅酸废蓄电池的回收利用[J]
.中国物资再生,1999(1):20-21.
被引量:11
4
王忠伟,段颖,王晓冬.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J]
.北方环境,2005,30(1):5-7.
被引量:18
5
蒋靖坤,郝吉明,吴烨,David G. Streets,段雷,田贺忠.
中国燃煤汞排放清单的初步建立[J]
.环境科学,2005,26(2):34-39.
被引量:131
6
郭英廷,侯慧敏,李娟,常江林.
煤中砷、氟、汞、铅、镉在灰化过程中的逸散规律[J]
.中国煤田地质,1994,6(4):54-56.
被引量:29
7
陆克源.
固相电解法——一种再生铅的新技术[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12):16-17.
被引量:14
8
刘冰,梅光军.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电子废弃物管理中的探讨[J]
.环境技术,2005,23(6):1-3.
被引量:6
9
郭翠香,赵由才.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技术进展[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81-86.
被引量:25
10
姜妮.
循环路上难处多——对铅酸蓄电池再生利用的思考[J]
.环境经济,2007(1):65-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8
1
张正洁,李东红,许增贵.
我国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J]
.环境保护科学,2005,31(4):41-42.
被引量:58
2
马旭,王顺兴,李晓燕.
固相电解法从废铅酸蓄电池中回收铅[J]
.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2(2):141-144.
被引量:13
3
吴文俊,蒋洪强.
重点源大气砷铅污染排放模型及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2):1950-1956.
被引量:9
4
和晓才.
废铅蓄电池的处理[J]
.云南冶金,2002,31(2):38-40.
被引量:14
5
张慧,王斌,顾中洋.
合理利用废铅膏提高铅蓄电池电化学性能[J]
.蓄电池,2014,51(6):253-257.
被引量:2
6
李崇.
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2):12-12.
被引量:3
7
拜冰阳,扈学文,李艳萍,乔琦.
我国再生铅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J]
.环境工程,2016,34(5):126-130.
被引量:8
8
余辉,周杰,王玲玲,吴军莲,陈滟,朱晓慧.
江苏省废铅酸蓄电池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17(21):17-1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
李华明,潘志彦,林函,周红艺.
废铅蓄电池火法回收工艺及污染治理[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z1):184-185.
被引量:6
2
李江,刘仁林,叶晓燕,朱艳.
冶铅区植被变化及残留植物耐铅性特征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1):64-68.
3
张微微,万素琴,梁斌,谢国建.
含铅含镉废水处理技术[J]
.现代冶金,2013,41(5):64-66.
被引量:7
4
罗婷,蒋珍茂,任志杰,周梅竹,周宏光.
树脂基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重金属铅Pb(Ⅱ)的性能研究[J]
.环境工程,2015,33(5):1-4.
被引量:6
5
刘辉,银星宇,覃文庆,孙伟,刘新星.
铅膏碳酸盐化转化过程的研究[J]
.湿法冶金,2005,24(3):146-149.
被引量:30
6
刘仁林,叶晓燕,朱艳.
大青、夹竹桃抗铅污染以及污染区植物种类的变化[J]
.江西科学,2006,24(4):175-178.
被引量:3
7
杨斌,谢建新,张丽娜,刘柏雄,熊仕显.
硒铋黄铜中铋的铸造凝固行为研究[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27(1):75-77.
被引量:16
8
杨斌,张丽娜,刘柏雄,熊仕显.
无铅易切削硒铋黄铜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2007,36(1):11-13.
被引量:16
9
傅欣,贡佩芸,傅毅诚.
废铅蓄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J]
.再生资源研究,2007(4):25-27.
被引量:13
10
陈翠玲,蒋爱凤,陶烨,郭素萍,马海涛,曾桂花,胡静利,李林燕.
河南省主要土类土壤耕层铅含量抽样调查[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2):76-79.
被引量:4
1
张辉.
国外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简介[J]
.金属再生,1991(4):34-35.
2
王保士.
废铅蓄电池的机械化预处理[J]
.再生资源研究,1991(6):35-36.
3
李金惠,聂永丰,白庆中,牛冬杰.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
.环境保护,2000,28(4):40-42.
被引量:8
4
陈维平.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技术的述评[J]
.中国物资再生,1994(9):6-8.
被引量:15
5
陈剑.
浅谈废铅蓄电池铅膏的回收利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4):19-19.
被引量:1
6
李富元,陈和明,李世双.
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现状及对策[J]
.世界有色金属,2000(3):40-42.
被引量:6
7
余斌,岑慧贤.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模式的探讨[J]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3):44-47.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