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育评定——艾斯纳的课程评价观初探
被引量:48
同被引文献256
-
1杨广荣,张兴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4):57-61. 被引量:14
-
2管培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J].教育研究,2021(3):12-15. 被引量:99
-
3张琪,王丹.智能时代教育评价的意蕴、作用点与实现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1(2):9-16. 被引量:48
-
4张生,王雪,齐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学评融合”新理念及核心要素[J].中国远程教育,2021(2):1-8. 被引量:82
-
5霍力岩,李敏谊.课程改革呼唤全球视野——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S1):197-203. 被引量:2
-
6林宝珠.交际语言测试与英语口语测试[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62-65. 被引量:2
-
7任宝贵.多元智能评价观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5-58. 被引量:23
-
8王继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初探[J].唐山学院学报,2003,16(3):53-54. 被引量:4
-
9张祥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22-25. 被引量:21
-
10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1):10-12.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48
-
1杨武.试论高师院校写作课教学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155-156.
-
2刘河燕.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J].成功,2010(9):13-14.
-
3李国芳,倪小鹏.新信息技术应用与意义构建型教学:理论和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08(7):4-7. 被引量:2
-
4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24(9):34-35. 被引量:6
-
5田杰.新课程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2):25-33. 被引量:3
-
6张南方.多元评价在科学课程中的运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107-108.
-
7吉云松,王英利.基于“功用分类”的高校地理教学评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136-139. 被引量:1
-
8卞金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3):77-79. 被引量:9
-
9金红珍.论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21-22. 被引量:7
-
10黄黎敏.莆田市高中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和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77-79.
二级引证文献234
-
1张丽,卿子俊,袁毅.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以成都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4(17):17-21. 被引量:1
-
2吴洁.表现性评价在中职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视野,2024(8):84-87.
-
3谢明良,石雪珂,张治豪,夏焕玮,张磊.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网络教学状况探析[J].体育视野,2021(24):46-48.
-
4易查方.课程育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路径[J].品位·经典,2021(20):73-77. 被引量:2
-
5黄健毅,黎芳露.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及培养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85-90. 被引量:37
-
6许辉,任爱锋,刘洁怡.“数字逻辑与微处理器实验”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3(34):117-119.
-
7邱君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1,10(11):41-44. 被引量:5
-
8周燕清,曹俊.浅析《思想品德》辅助文教学[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8).
-
9刘万海.论教师增权与教师新课程角色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24):12-14. 被引量:6
-
10肖爱芝.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34-36. 被引量:7
-
1孙晓丽,张占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定的艺术[J].克山师专学报,2003,22(2):90-90.
-
2马菁汝.谈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读艾斯纳《教育改革与生态学校》有感[J].中国美术教育,2010(4):12-14. 被引量:1
-
3丁兴富.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远程教育评估研究及其主要成果(1)[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1):4-9. 被引量:3
-
4李雁冰.课程评价的新途径: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艾斯纳的课程评价观再探[J].外国教育资料,2000,29(4):14-18. 被引量:23
-
5马菁汝.罗恩菲德、艾斯纳,拿来还是摒弃?[J].美术,2014(3):124-127. 被引量:1
-
6苏梅.对美术教育评价的思考——重读艾斯纳的《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9):68-69.
-
7洪基华.“教育评估”质疑[J].教育学术月刊,1991(3):54-55. 被引量:1
-
8马云多.艾斯纳论教学艺术[J].教育评论,2012(5):162-164. 被引量:2
-
9郑雪.教育的生态评定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3(5):42-46. 被引量:3
-
10范敏.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初探——结合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来谈我国的美术教育[J].文教资料,2007(1):15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