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协同创新是创新体系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这种思路和模式的核心在于对区域内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聚集和共生效应的产生。因此,区域协同创新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创新主体、要素和创新资源间的壁垒,建立一种具有正向聚变效应的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通过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利益分配、资金投入和评估监控等得以体现。
作者
齐绍平
张婧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201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Seeker
基金
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0ZK3127)
湘潭大学基地开放课题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3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报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2
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6页.
3
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2页.
共引文献
1
1
蒋绚.
资源、机制与制度:美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与启示[J]
.学海,2016(3):151-15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4
1
郝宪印,王韧.
生态约束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J]
.理论学刊,2023(1):108-116.
被引量:5
2
杨耀武,张仁开.
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及路线图研究[J]
.科研管理,2010,31(S1):84-88.
被引量:29
3
张可云,蔡之兵.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J]
.河北学刊,2014,34(6):101-105.
被引量:86
4
张可云,蔡之兵.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涵、影响机理及其疏解思路[J]
.河北学刊,2015,35(3):116-123.
被引量:46
5
彭连会,孙金宇.
企业家精神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65-166.
被引量:5
6
原京成,刘银梅.
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家庭牧场——赴荷兰参加人工草地管理培训班学习有感[J]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版),2007(1):38-39.
被引量:3
7
张可云.
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办法[J]
.中国发展观察,2007(3):26-27.
被引量:44
8
谭界忠.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问题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15):17-19.
被引量:27
9
陈成文 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6).
10
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3.
引证文献
14
1
孟毅,韩凤晶,李秀蓉.
广东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2(S01):316-321.
被引量:2
2
郑瑞强,朱述斌,王树柏,杨国强.
江西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J]
.江西科学,2014,32(3):394-402.
被引量:2
3
王毅,张雄.
基于高度集约化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32(5):24-27.
被引量:5
4
武博.
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广西的调查[J]
.职教通讯,2015(1):10-15.
被引量:3
5
郭燕锋,姜峰,杨永忠,庄楚雄.
高等院校实施协同创新机制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16-118.
被引量:2
6
马晓琨,方红彬.
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基于CAS的动力理论模型建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6):9-14.
被引量:2
7
宋之杰,王浩,石蕊.
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及协同模式探析[J]
.企业经济,2017,36(2):167-173.
被引量:7
8
张俊平,曹大辉.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践案例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17-20.
被引量:3
9
周娟,朱阳增,叶舜璐.
区域创新要素的集聚与协同——以皖江城市带与苏南城市群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8,33(11):26-31.
被引量:2
10
付丽娜,张爱群.
生态工业园链合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1):143-14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胡卫东.
新时代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2):96-97.
2
刘华,陈金勇.
“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5,33(2):28-31.
被引量:3
3
贾少学.
“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趋势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5,33(6):9-12.
被引量:9
4
马建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涉农企业的责任[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6.
被引量:2
5
朱艳婷,赵源.
基于AHP的攀西经济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J]
.科技和产业,2017,17(1):39-44.
被引量:2
6
王丽平,李菊香,李琼.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6):69-74.
被引量:31
7
王玉帅,刘子君,万懿.
泛珠9省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2018,34(2):104-108.
被引量:5
8
梁文光,叶毅,包蔓.
乡村振兴:西部乡村创业脱贫的跨区协作机制研究[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8(1):7-8.
9
梅春燕.
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9(3):152-153.
被引量:5
10
杨雪莹.
区域协同创新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54-57.
1
陈芳.
“联手拒敌”为什么失败[J]
.管理观察,2001(1):43-45.
2
沈幸华.
以史为鉴话人才[J]
.企业管理,2003(6):76-79.
被引量:5
3
罗莉.
人才资源开发的领导艺术[J]
.人才资源开发,2008(7):84-84.
被引量:2
4
孟凡仲.
“共生效应”与人才成长[J]
.现代交际,1996(9):26-27.
被引量:2
5
孙健,尤雯.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2008,24(3):177-178.
被引量:141
6
刘惠忠.
英国人才发展战略的启示[J]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6):37-39.
7
王静,谭礼楠.
集群发展不同阶段企业创新动力及其制约[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7):172-176.
被引量:1
8
李国军,王重鸣.
组织创新的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2006,29(5):1240-1242.
被引量:15
9
杨敏.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J]
.教学与研究,2008(6):33-35.
被引量:1
10
于涛方,王吉力.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研究[J]
.中国名城,2016,0(4):25-28.
被引量:1
求索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