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考虑围岩蠕变效应的隧道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软弱隧道围岩无论在室内试验研究还是在实际工程中都表明其变形具有蠕变特性,容易造成围岩较大变形而使围岩失稳。本文依托张涿高速东马各庄隧道,对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及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采用西原正夫蠕变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现场实际量测值与数值计算数据进行比较,为隧道二衬设计时间的确定和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侯月军
杨昌民
张汉超
机构地区
保定市张涿高速公路筹建处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蠕变效应
隧道
西原模型
数值模拟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晓睿,南冬梅,朱学峰.
基于黏弹塑性的云岭隧道软弱围岩参数反演与稳定性分析[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3):581-586.
被引量:1
2
陶波,伍法权,郭改梅,周瑞光.
西原模型对岩石流变特性的适应性及其参数确定[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7):3165-3171.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邱道宏,陈剑平,肖云华,秦胜伍.
分离式隧道非同步开挖岩爆预测研究[J]
.岩土力学,2009,30(2):515-520.
被引量:7
2
刘保国,乔春生.
岩体粘塑性模型参数的反分析[J]
.工程力学,2004,21(4):118-122.
被引量:5
3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
高速公路偏压隧道施工动态监测与有限元仿真模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84-289.
被引量:89
4
杨金虎,陈家清,何刚,陈庆.
复杂环境条件下砂质粘土隧洞施工监控量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4):4588-4593.
被引量:12
5
李元松,李新平,代翼飞,彭元平.
隧道围岩与衬砌受力特性测试与数值分析[J]
.岩土力学,2007,28(7):1348-1352.
被引量:21
6
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422-430.
7
范广勤.岩石工程流变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8
王军,曹平,林杭.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9,26(9):102-106.
被引量:13
9
林育梁.
软岩工程力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6):690-693.
被引量:62
10
张忠亭,王宏,陶振宇.
岩石蠕变特性研究进展概况[J]
.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13(S1):2-6.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64
1
肖福坤,王厚然,刘刚,尹鹏帅,侯志远,成乾龙,赵吴昊.
考虑损伤因子的岩石蠕变全过程模型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S02):322-327.
被引量:5
2
杨成祥,冯夏庭,陈炳瑞.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岩石流变模型参数识别[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4):754-761.
被引量:7
3
龚爱娥,胡其志.
页岩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J]
.河南建材,2007(5):24-25.
4
吴秀仪,刘长武,沈荣喜,杨旭.
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模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6):720-725.
被引量:10
5
方延强,刘长武,康亚明,曾德建.
西原体模型下圆形洞室围岩蠕变的解析解[J]
.西部探矿工程,2008,20(6):171-174.
被引量:2
6
郭海庆.
应用两场耦合理论解析复杂岩基长期变形疑点[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689-692.
7
韦四江,马建宏,孙光中.
软岩巷道锚固体蠕变特性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5):524-528.
被引量:4
8
夏才初,许崇帮,王晓东,张春生.
统一流变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2):425-432.
被引量:47
9
冶小平,李曼,孙强.
巷道软岩蠕变损伤模型[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2):44-46.
被引量:2
10
唐红梅,陈涛,鲜学福.
岩体结构面蠕变损伤机理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3):357-36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谷任国,房营光.
有机质对软土流变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101-106.
被引量:14
2
曾杰,靳晓光,张永兴.
隧道衬砌结构三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2,33(1):115-119.
被引量:8
3
王闵闵,鹿群,郭少龙,高萌.
水泥土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7,23(5):349-355.
被引量:1
4
张海洋,徐文杰,王永刚.
各向异性软岩隧道围岩蠕变特征及支护方案对比分析[J]
.铁道建筑,2018,58(8):71-74.
被引量:9
5
王志杰,唐力,徐海岩,李瑞尧,徐君祥.
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J]
.铁道建筑,2019,59(4):79-82.
被引量:5
6
杨果岳,徐运龙,李良吉,孙希望,屈畅姿.
压实红黏土三轴蠕变特性试验及模型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3):727-735.
被引量:4
7
任博,王碧剑,肖晓.
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围岩与初支结构协调变形规律研究[J]
.公路工程,2019,44(6):104-108.
被引量:15
8
刘新喜,李盛南,周炎明,李玉,王玮玮.
高应力泥质粉砂岩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0,39(1):138-146.
被引量:37
9
刘文博,张树光,赵恩禄.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海棠山隧道围岩蠕变损伤模型[J]
.公路交通科技,2020,37(6):79-86.
被引量:3
10
邵珠山,李柏霄.
泥质粉砂岩隧道变形及长期稳定性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3):883-89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于亚军,余江波,杨尚川.
水泥加固粉煤灰围岩三轴蠕变试验研究[J]
.河南科学,2024,42(1):48-54.
1
杨昌民,李飞,张汉超,雷保军.
某高速公路隧道分步开挖数值模拟[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4):167-168.
被引量:2
2
成春玲.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蠕变分析[J]
.交通世界,2017(7):92-93.
被引量:1
3
黄友林.
蠕变围岩隧道的二衬支护时间研究[J]
.山西建筑,2010,36(17):315-316.
被引量:1
4
程伟奇.
不同支护条件下量测值的比较与分析[J]
.铁道建设,1992(2):71-81.
5
李方政,楼根达,余志松,李小军.
基于蠕变效应的穿越隧道冻结帷幕开挖与支护三维数值模拟[J]
.岩土力学,2005,26(S1):121-125.
被引量:7
6
王凌.
基于蠕变效应的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J]
.大众科技,2010,12(4):80-81.
7
王振伟,郝哲,于永江,高文华.
沈阳地铁隧道开挖蠕变效应[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56-59.
被引量:3
8
李文桦,刘保国.
基于蠕变效应的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研究[J]
.路基工程,2013(5):100-103.
9
安关峰,鲁亮.
软土地基上填土桥坡工后沉降三维有限元研究[J]
.岩土力学,2000,21(3):247-251.
被引量:7
10
王辉,陈卫忠,谭贤君,田洪铭,曹俊杰.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foam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t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span soft rock tunnel[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19(11):3305-3310.
被引量:8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