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课堂教学评价:量化取向与质性取向的同构共生 被引量: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到量化取向的教学评价无法兼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发展性,而质性评价恰好弥补了这种缺陷。无论是质性评价还是量化评价,二者均有其既定的优势与不足,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单向度的使用某一种评价方法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综合把握两种取向的评价,充分认识并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走向二者的同构共生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作者 李杰
出处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2

  • 1刘云杉.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会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7-73. 被引量:6
  • 2张民选.回应、协商与共同建构——“第四代评价理论”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5,25(3):53-59. 被引量:83
  • 3丁朝蓬,梁国立,Tom L.Sharpe.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10-14. 被引量:69
  •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8.
  • 5[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6[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7[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120,242.
  • 8[1]David nevo. School evaluation:internal or external?[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1,27:95-106.
  • 9[2]Tamar Levine.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2,28:1-33.
  • 10[5]教育部人事司.教育研究专题[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226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