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31-34,26,共5页
China Land Science
二级参考文献5
-
1刁承泰.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土壤侵蚀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4(3):86-93. 被引量:5
-
2张素兰,夏勋,余文庆.四川耕地资源的问题与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3):140-142. 被引量:2
-
3李应中,毕于运,杨瑞珍,梁佩谦.中国耕地的持续利用[J].经济地理,1995,15(4):78-84. 被引量:13
-
4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黑龙江土壤[M]农业出版社,1992.
-
5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8
-
1李劲峰,李蓉蓉,李仁东.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9-11. 被引量:1
-
2李首成,刘文全,程序,Erle C.Ellis.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图的川中丘陵区村级景观格局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830-1837. 被引量:14
-
3徐玉娟,朱菁,等.试论农村住宅地和耕地的矛盾[J].国土开发与整治,2001,11(4):47-50.
-
4李劲峰,李蓉蓉,杜桐生.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2,24(1):40-44. 被引量:6
-
5曾尊固,罗守贵.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4):29-38. 被引量:15
-
6吴勇,苏智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400-404.
-
7吴勇.四川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3):21-22.
-
8吴勇,苏智先.四川省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82-8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68
-
1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618-626. 被引量:192
-
2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59(6):1048-1057. 被引量:204
-
3陈百明,周小萍.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5,25(2):145-148. 被引量:121
-
4牛星,欧名豪,李晓刚,吴静.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6-9. 被引量:8
-
5严岩,赵景柱,王延春,罗祺姗.中国耕地资源损失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24(7):817-822. 被引量:44
-
6陈敏,张丽君,王如松,怀保光.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6):132-139. 被引量:165
-
7宋戈,王兰霞,方斌,王杨.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887-890. 被引量:45
-
8宋戈,吴次芳,王杨.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64-67. 被引量:101
-
9郭文献,徐建新,卢双宝.模糊物元模型在节水灌溉方式优选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27-29. 被引量:17
-
10宋戈,吴次芳,王杨.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32-37.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8
-
1谭峻,金玲玲,张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84-87. 被引量:10
-
2高楠,宋戈.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250-254. 被引量:20
-
3范辉,周晋.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4):82-87.
-
4汤永玲,陶军德,徐金哲.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分析——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4-17296. 被引量:5
-
5韩永.湖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与措施[J].资源与产业,2000,6(11):34-37. 被引量:3
-
6邱丽娟,杨倩,林爱文,李兴正,李海江,嵇莹.基于ESDA-GIS的湖北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经济,2015,31(7):85-90. 被引量:4
-
7吴艳飞,徐羽,徐刚,甘芬芳.2012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1):124-131. 被引量:6
-
8袁青,冷红,陈滨志.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节约对策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25(2):1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9
-
1司兆胜,宋显东,吕涛,王春荣,张齐凤,王振,张静,胡亚军.2021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9):90-92. 被引量:3
-
2陈百明,杜红亮.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5):36-42. 被引量:141
-
3黄继辉,张绍良,侯湖平,雷少刚,杜晓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公共政策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7,9(1):40-43. 被引量:7
-
4董金玮,郑新奇,张戈丽.基于适宜性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模型[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93-395. 被引量:6
-
5王丰,潘奕.湖北省耕地变化特点与驱动力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6):34-37. 被引量:1
-
6费罗成,程久苗,殷鹏飞.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基准农田理论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4):306-308. 被引量:1
-
7易维良,冷红,李民.东北城郊型新农村建设问题探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30(4):134-135.
-
8袁弘,汤敏,刘琰,李迪华.地震灾害挑战我国农村土地政策[J].新建筑,2008(4):34-38. 被引量:1
-
9方斌,倪绍祥,邱文娟.耕地保护易地补充的经济补偿的思路与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49-54. 被引量:9
-
10赵雨果,涂建军,赵在友.重庆市粮食安全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测算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891-2894. 被引量:1
-
1江莉萍.关于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1999,15(12):36-37. 被引量:1
-
2安旭东,彭补拙.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15-16. 被引量:4
-
3江峰,杨惠芬.重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3):156-167. 被引量:4
-
4李豫新,陈旭东.新疆兵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中国农垦经济,2000(1):41-43. 被引量:1
-
5郭健斌,孙自保,刘天平.西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8(7):39-40. 被引量:2
-
6江峰,王永启.重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凉山大学学报,2000,2(1):35-37.
-
7何章政.安徽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乡镇经济,2001,17(11):11-12.
-
8叶长盛,牛佳.广东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4):82-86. 被引量:1
-
9方作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9):43-43.
-
10郜庆炉.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2):96-99.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