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我国高等学校在传统模式下培养人才仍然主要以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作为标准,两者不能直接对接。应当通过构建以人才供需信息交流、人力资源流动、人才评价等三大机制为基础的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
张为革
何奎
机构地区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财经大学
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第9期102-103,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关键词
人才培养互动
高等学校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黄瑞芹,张广科.
基于企业能力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
.人才资源开发,2009(2):90-92.
被引量:6
2
冯志强.
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互动战略研究[J]
.经济师,2007(4):133-134.
被引量:10
3
王林.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1):27-29.
被引量:69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林,罗红.
论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
.职教论坛,2004,20(11X):18-20.
被引量:9
2
王林.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2):26-27.
被引量:47
3
颜道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探索[J]
.职教论坛,2005,21(03S):24-25.
被引量:17
4
金川,唐长国.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思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0):22-25.
被引量:30
5
施新.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职教论坛,2006,22(11S):7-11.
被引量:81
6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444
7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被引量:109
8
王林.
论高职专业实体化[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53-54.
被引量:14
9
谢川.
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07(5):25-26.
被引量:8
10
王小梅,陈解放,曾令奇,李津石,李燕,张冠文,石忠,刘志国,周建松,方华,张希胜,孟学英.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7(5):37-41.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80
1
董海阳,赵翠莲.
依托高校的智慧人才培养[J]
.内江科技,2021,42(6):105-105.
2
朱海燕.
与企业对接的中职学生学习考核评价——以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7):72-74.
被引量:1
3
李斌.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成功,2013(3):93-93.
4
王建宇,孔斌,杨勇军,贺海民.
西部地区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301-303.
5
袁江军.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商贸,2009(05X):59-60.
被引量:6
6
王林,罗红.
“秋去春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职教论坛,2009,25(14):15-17.
7
王艳秋,周立雪,金万祥.
关于建立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科学咨询,2009(21):82-83.
被引量:2
8
余为,李志.
基于学科优势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9-20.
被引量:2
9
王晓煜,吴迪,宋萍,蒋晶晶.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4):15-19.
被引量:36
10
陈文宾,周洪英,马卫兴,刁莹.
工学结合是完善高校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
.甘肃科技,2010,26(8):159-16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
1
孙莲香.
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0):91-94.
被引量:4
2
阿尔冯斯·波特霍夫,恩斯特·安德雷亚斯·哈特曼主编.刘欣译.工业4.0: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熊向明.当前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42-45.
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动(国发[2005]35号)[Z].
5
蔡智勇.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的建构[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92-96.
被引量:20
6
钟兴永,邱绍雄.
论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J]
.云梦学刊,2008,29(6):72-75.
被引量:4
7
郭伟.
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9(3):64-65.
被引量:5
8
吴杰.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意义及其保障机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3(6):117-119.
被引量:16
9
许霞.
浅析高校与企业有效合作模式[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0-31.
被引量:3
10
农道锋.
浅析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改革问题[J]
.时代教育,2015,0(7):275-2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梁晓丹,王闪闪,苏琼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系统的视角[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65-69.
被引量:1
2
阎宏艳.
浅谈高校产学研合作[J]
.高教学刊,2016,2(23):172-173.
被引量:3
3
孙鑫.
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J]
.纳税,2017,11(17):38-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治国,王志刚,张勇,焦元红,焦萍.
面向理工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实践平台建设[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33(3):69-72.
被引量:2
2
陆华才.
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24-125.
被引量:9
3
粟卫红.
《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2017(12):591-592.
4
梁婧,王建虎.
新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
.高教学刊,2018,4(20):45-47.
被引量:1
5
黄婕.
关于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有效课堂思考[J]
.中国民商,2019,0(12):111-112.
6
敖祖辉.
以企业人才需求塑造职业院校学生软实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20(5):53-55.
被引量:3
1
谭丹.
论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J]
.大学教育科学,2010(3):51-54.
被引量:12
2
李强.
推行本科生通识教育,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模式[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4):16-18.
被引量:4
3
曾坚,曹磊.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建筑教学改革[J]
.新建筑,2000(1):12-14.
被引量:17
4
毕海波.
装潢专业人才培养互动模式探索[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2):39-40.
5
关注:教师培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綦江区教委 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015年工作重点[J]
.师资建设,2015,0(4):9-9.
6
李健.
关于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06,22(4):1-2.
被引量:5
7
汪歙萍.
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4):3-10.
被引量:4
8
张玉莲,刘松平.
构建面向涉海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互动平台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7):25-26.
被引量:3
9
苏霞.
论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0):72-72.
10
李伟.
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课外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1):209-210.
被引量:4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