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起着链接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作用。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本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作者
岳丽芳
机构地区
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1期278-278,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教学方法
探讨
分类号
TU-4 [建筑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张寅平.
热质交换原理和设备课教学体会[J]
.高等建筑教育,2003,12(4):36-3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3
1
周继军,施伟.
浅谈《热质交换原理和设备》的教学[J]
.制冷与空调(四川),2007,21(4):127-129.
被引量:3
2
于文艳.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80-81.
被引量:2
3
孔凡红.
讲好《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第一课[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31):235-236.
被引量:3
4
程向明.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的总结与探讨[J]
.科教文汇,2014(34):70-71.
被引量:1
5
颜苏芊,赵阳.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83-86.
被引量:5
6
孙婵娟.
翻转课堂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
.新校园(上旬刊),2017,0(11):117-117.
7
管勇,胡万玲,周文和,陈玉英,李志伟,董昕玥.
参与模式下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95-99.
被引量:6
8
郑佳宜,王芳,关军,谭俊杰.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与创新[J]
.大学教育,2018(9):77-79.
被引量:3
9
吕留根,罗义英.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探索与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12):104-106.
被引量:3
10
刘志斌,毕海洋,蒋爽,范伟.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9):330-3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高月芬,魏兵,谢英柏,荆有印.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内容的修改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05(z1):146-146.
被引量:2
2
雒真.
翻转课堂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4):76-78.
被引量:21
3
朱宏洁,朱赟.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79-83.
被引量:781
4
张寅平.
热质交换原理和设备课教学体会[J]
.高等建筑教育,2003,12(4):36-3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程向明.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的总结与探讨[J]
.科教文汇,2014(34):70-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郑佳宜,王芳,关军,谭俊杰.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与创新[J]
.大学教育,2018(9):77-79.
被引量:3
1
于文艳.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80-81.
被引量:2
2
付祥钊.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设置平台课程的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4,13(3):58-59.
被引量:44
3
张东亮,蔡宁.
浅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158-159.
被引量:1
4
倪美琴,刘光远,杨卫波.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26(2):191-193.
被引量:3
5
孙始财,丛晓春.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3):27-28.
被引量:2
6
刘娉慧,赵阳,王安明.
土力学双语教学的省思与改革[J]
.科技视界,2014(22):47-47.
被引量:2
7
叶菁.
跨专业平台课教学模式下《表现技法》课程研究——以文华学院环境设计,规划,建筑学课程教学为例[J]
.艺术科技,2015,28(9).
被引量:1
8
刘彩玲.
《建筑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69-71.
被引量:4
9
李晓霞.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刍议[J]
.中国建设教育,2009,0(8):26-28.
被引量:5
10
王铁.
做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提升就业能力——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电大理工,2015(1):56-57.
被引量:1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