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语境下的“深”传播:微电影传播模式探析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别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微电影传播有别于传统影视传播的新形态。从多元主体参与生产,到多渠道流通与分享,再到全民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微电影颠覆了传统影像"单向传导"的传播模式,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时间、空间和互动方面的不足,其传播模式较传统影像更为深入和有效,已成为了中国影视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6,共7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微电影
传播模式
影视文化
社交媒体
分类号
G209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2
1
赵晓霞.生于恶搞死于广告?微电影昙花-现还是产业变革[OL].中国日报网站.http: //www. chinadaily, com. cn/micro-reading/ dzh/2013-O3-29/content_8629793_2.html.
2
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李迅译.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80.
3
洪长晖.
微电影的成长及其悖论——市场与受众的双重透视[J]
.现代视听,2011,0(12):49-51.
被引量:20
4
王方,颜子澜.
微缩的影像:微电影时代的“浅”表达[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0):182-182.
被引量:20
5
赵磊.
论微电影网络传播的利与弊[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0):156-156.
被引量:5
6
李淑娟,曹慎慎.
当电影遇见新媒体——微电影观念与实践初探[J]
.当代电影,2011(8):140-141.
被引量:6
7
郭倩.
微电影的传播解读及发展方向浅析[J]
.前沿,2012(11):178-180.
被引量:10
8
网易专题.第30次互联网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http://tech.163.com/12/0719/14/86P19C3G00094MS8.hmal.
9
陈新焱.微电影:生于“恶搞”,死于广告[N].南方周末网站.http://www.infzm.com/content/73557.
10
文劲松.
今天你“微”了吗——以微电影《老男孩》和《玩大的》为例[J]
.电影文学,2011,0(18):43-4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2013.htm,2009-08-24.
2
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1.
3
微博之后流行微电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8-08.
4
“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多浮躁[N].新华日报,2011-05-18.
5
微电影:为草根文化开一扇门?[N].解放日报,2011-12-03.
6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7
《“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多浮躁》.
8
郑树森,吴小俐,唐梦.
“涉世”的意识形态──论侯孝贤的五部电影[J]
.世界电影,1998,0(4):48-56.
被引量:14
9
喻国明.
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0(5X):12-15.
被引量:228
共引文献
58
1
何炜娟.
微电影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高考,2022(14):63-65.
被引量:1
2
罗惠敏.
“微时代”微电影流行性与成长前景探析[J]
.东南传播,2013(2):101-103.
被引量:4
3
陈金满.
商业微电影的创作与品牌植入——以微电影《益达酸甜苦辣》为例[J]
.东南传播,2013(9):91-92.
被引量:1
4
徐海龙.
微电影及其跨媒体整合[J]
.中国电视,2012(4):81-85.
被引量:6
5
董广,李荣荣.
微电影叙事策略新探[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4):66-70.
被引量:12
6
王庆军.
从仪式到消费:电视传媒对体育意义生产的文化解读[J]
.体育学刊,2012,19(6):56-61.
被引量:10
7
刘慧,陈尚荣.
“微传播”语境下的“微电影”[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6):49-52.
被引量:5
8
王佳韵.
小题材中的主旋律——励志微电影探析[J]
.电影评介,2013(1):33-34.
9
钱才芙.
微时代的自我表达——微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4):61-63.
被引量:7
10
吴迎君.
微电影:一个问题漩涡的勘探[J]
.当代电影,2013(5):122-12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08
1
尹雪.
图书馆营销之新形式——由短剧《早安,图书馆》引发的思考[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19(3):53-54.
被引量:4
2
徐丽芳,骆双丽.
电子书内容的碎片化及重组[J]
.出版参考,2013(7).
被引量:5
3
康初莹.
“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
.新闻界,2011(7):75-77.
被引量:94
4
孟志军.
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
.新闻界,2011(8):99-101.
被引量:57
5
张黎.
关于“微电影”的两点思考[J]
.电影评介,2013(8):70-71.
被引量:1
6
侯光明.
谈电影产业与电影类型化发展[J]
.大众电影,2013(13):1-1.
被引量:1
7
阎真.
互联网与后文学时代[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52-55.
被引量:5
8
易超然,卫中庆.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3):270-272.
被引量:82
9
李岚.
影视受众接受心理比较论[J]
.当代电影,2001(1):99-104.
被引量:16
10
蔡雯.
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
.中国记者,2005(9):70-72.
被引量:195
引证文献
25
1
陈力丹,廖金英.
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十个关键词[J]
.声屏世界,2014(1):14-17.
被引量:4
2
张维宁.
微电影:图书馆网络营销的特色工具[J]
.图书馆学刊,2014,36(7):15-17.
被引量:2
3
朱天,梅春燕.
微电影的电视栏目化发展模式研究[J]
.新闻界,2014(15):47-50.
被引量:1
4
白如琼.
微电影营销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47-49.
被引量:9
5
常江.
以先锋的姿态怀旧:中国互联网文化生产者的身份认同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5,37(5):106-124.
被引量:14
6
钱亮.
网络微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思想[J]
.电影文学,2015(21):19-21.
7
王鲁美.
我国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分析[J]
.戏剧之家,2015(15):131-132.
被引量:2
8
王婷婷.
“互联网+”时代促进微电影传播的对策[J]
.电影文学,2016(2):18-20.
被引量:42
9
李伶,王玮,张璇.
基于多媒体空间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实践与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2016,37(2):63-66.
被引量:13
10
普昆.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J]
.电影文学,2016(9):46-48.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胡泳,陈磊.
网络传播研究述略:从本体研究到规范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43-152.
被引量:7
2
苏冠元,刘宝云.
微电影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学分析[J]
.传媒论坛,2020,0(3):11-12.
3
查玉琴,付映林,王杰,张晖.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J]
.广东化工,2020,0(3):97-97.
被引量:6
4
王勇,高利珍.
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广播电视研究——基于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关键词的分析[J]
.中国广播,2014(6):21-25.
被引量:4
5
蔡威,刘高见.
传统广电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现实重生[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4):107-108.
6
王勇.
从关键词看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的特征[J]
.声屏世界,2015(1):18-21.
被引量:1
7
孙远盛.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探析[J]
.青年时代,2016,0(4):36-37.
8
郑媛媛.
浅析东北亚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8):108-109.
9
张敏.
图书馆微电影营销探究[J]
.河北科技图苑,2016,29(1):23-25.
被引量:2
10
郭明环,段新婵.
我国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分析[J]
.新世纪图书馆,2016(6):33-36.
被引量:1
1
刘倩.
从“媒介即信息”理论分析微电影传播模式对其叙事特征的影响[J]
.当代电影,2016(7):154-157.
2
何娜佳.
对微电影传播模式与效果的分析[J]
.新闻传播,2014(11):99-99.
3
温敬朋.
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制度安排及启示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1,31(4):46-48.
被引量:8
4
李安.
电影研究的传播学视野[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5):79-81.
被引量:11
5
王琦影.
多元主体参与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延伸与阅读推广[J]
.现代经济信息,2015(2X):446-447.
被引量:2
6
邢祥虎,赵晓春.
传统影视传播与网络影视传播[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3):37-40.
被引量:6
7
杨玉麟,赵冰.
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07(6):36-39.
被引量:13
8
侯欣洁,王灿发.
框架理论视域下“涉谣报道”“证伪”研究--以人民网“求真”栏目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6):101-107.
被引量:2
9
覃力立,郝雨.
“微格电影”的二次创作及“树状传播”模式——关于“微电影”再发展路径新探[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2):61-64.
被引量:3
10
韩向泷,乔海滨,张秀兰.
我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问题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2012(10):35-38.
被引量:8
新闻界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