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况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慢性炎症、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黏膜肌层变厚,并常伴有不同类型的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化生为主要特征变化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
作者
韩宁
朱生樑
程艳梅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出处
《河北中医》
2013年第3期459-461,共3页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1DZ1972002)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慢性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分类号
R573.320.53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5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78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17
1
陈剑明,崔超,张声生.
张声生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10,29(3):180-181.
被引量:23
2
孙仁,宋蓓,刘小军.
李东垣升清降浊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468-1469.
被引量:12
3
王捷虹,惠建萍,赵运.
沈舒文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英[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41-1142.
被引量:14
4
洪文旭,马新和,洪泠.
董建华诊治胃肠病经验述要[J]
.北京中医,2002,21(2):77-79.
被引量:7
5
王雪梅.
严光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6):24-24.
被引量:8
6
王尚全,周相.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65-66.
被引量:12
7
朱慧渊.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8-129.
被引量:18
8
赵霞.
余绍源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四川中医,2004,22(4):1-2.
被引量:22
9
韩文功.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38-38.
被引量:18
10
刘西峰,白丽萍,米新.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J]
.陕西中医,2004,25(1):8-9.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田栓磊,王琦.
血瘀体质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J]
.吉林中医药,2009,29(2):93-95.
被引量:16
2
郑长春,于中麟,陈学清,姜泊.
对"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的商榷[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6):427-428.
被引量:568
3
任宏义,陈国选,牛灵地,吕越,鲁光华,郝万青.
辨证论治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144-146.
被引量:5
4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被引量:497
5
马洁.
膈下逐瘀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J]
.江苏中医药,2005,26(4):18-18.
被引量:16
6
谭永红,李晓梅,曾仁杰,王诗华,梁蓉梅.
白花蛇舌草治疗胃部疾病的研究进展[J]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2):180-183.
被引量:31
7
朱秀云.
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J]
.陕西中医,1996,17(6):275-278.
被引量:1
8
姚永莉,张万岱.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J]
.新医学,2005,36(12):720-721.
被引量:47
9
王桂芳.
枳实消痞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21-21.
被引量:7
10
李鸿燕.
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6,26(1):20-20.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178
1
李丹艳,张声生,赵鲁卿,罗烨.
张声生教授以“通滞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经验[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037-1042.
被引量:26
2
徐昕亚,叶柏.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近况[J]
.吉林中医药,2009,29(2):182-184.
被引量:3
3
黄蓝洋.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02-203.
被引量:17
4
李富和.
舒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5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7):392-393.
被引量:1
5
洪原淑.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2006,23(2):172-174.
被引量:9
6
谢晶日,杨旭,李爱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6,23(3):12-14.
被引量:5
7
王晓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近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29-30.
被引量:14
8
曹连春,曹海艳,陈金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93-94.
9
赵霞,潘华峰,鞠晓云,范乃兵,余绍源,罗云坚.
胃痞消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Caspase-3和P_(53)表达[J]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3):1018-1021.
被引量:13
10
熊有明,邓碧珠,唐茂燕.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
.华夏医学,2007,20(3):639-64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6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被引量:497
2
黄蓝洋.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02-203.
被引量:17
3
冯玉彦,杨倩,刘建平,白海燕,胡冬菊.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54-755.
被引量:22
4
胡晓平.
262例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3-1015.
被引量:24
5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2-136.
6
洪原淑.
马贵同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11-13.
被引量:18
7
罗和古,孟静岩.慢性萎缩性胃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03.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86.
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10
陈志强,蔡光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79-280.
引证文献
5
1
蒋喆.
陈光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陕西中医,2014,35(9):1226-1228.
被引量:5
2
马艳君,林寿宁,唐少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黏膜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5,28(1):60-62.
被引量:7
3
侯俊.
二参三草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
.四川中医,2015,33(6):93-94.
4
李银华,陈克林.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6,48(7):68-69.
被引量:7
5
万迁迁,郑昱.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医学,2018,7(1):93-9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陈贤,刘京,郝杰,孟令静,毛宇湘.
升阳益胃汤联合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炎性指标、miR-26a及miR-32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48-251.
被引量:16
2
徐晓惠,章程鹏,孙易娜,吕文亮.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证候演化规律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6):51-57.
被引量:20
3
魏冬琴,王红梅,蒋士生.
蒋士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1):21-22.
被引量:7
4
邓永珊,商洪涛.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5,47(10):83-85.
被引量:16
5
许爱丽,唐彬,王源,张平,魏玮.
应用整合药理学方法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北京中医药,2019,0(5):407-412.
被引量:22
6
徐正玉,陈岩岩.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的相关性分析[J]
.中医研究,2016,29(7):20-22.
被引量:4
7
张家栋,彭丽萍,朱迪.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3):68-70.
被引量:7
8
李建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50-151.
9
段浩博,周焕荣,王艳艳,赵艳,段素社.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62-1365.
被引量:33
10
李映姗,黄涛,李红嬑.
胃癌前疾病的内镜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39-40.
被引量:1
1
王志军.
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2010(3):66-66.
2
方富昌.
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4):63-63.
3
黎明江,汪冬萍,王跃岭,李欣荣.
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学特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四川医学,1997,18(5):295-297.
4
陈红.
130例儿童麻疹病例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73-74.
5
王日兴,符爱玉,李诗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临床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1,22(18):27-29.
被引量:3
6
吴学勤,沈伟,单凤仙,袁奇,吴旻.
胸导联低一肋QRS形态对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J]
.心电学杂志,2007,26(4):203-206.
被引量:2
7
王丽娟,孙国建,陈建明,何浪,钟诚,吴巧元,沈法荣.
常规起搏器术后慢性心力衰竭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17(3):192-195.
被引量:1
8
王荣军.
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8):86-87.
9
李广平,王莉,许纲,徐延敏,尹力,郑心田.
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变化的单中心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4):263-267.
被引量:1
10
张俊辉,杨超,叶运莉.
我国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变化及防控策略[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2):101-103.
被引量:48
河北中医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