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西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山西省玉米病害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毒病害暴发成灾 ,土传病害危害严重 ,叶斑病害上升 ,种传病害扩展。其原因是病原致病力提高导致品种抗性丧失 ,栽作栽培制度改变 ,环境条件利于发病等。防治上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科学耕作栽培管理 ,合理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作者
王富荣
石秀清
石银鹿
机构地区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
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9-80,共2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发生现状
流行原因
综合防治
山西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85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39
参考文献
4
1
石银鹿,王富荣.
山西玉米病害研究概述[J]
.山西农业科学,1990,18(3):12-15.
被引量:4
2
王富荣,等.玉米品种对大斑病、丝黑病和矮花叶病多抗性鉴定[G].全国玉米病害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8.
3
王富荣,冯未娥,傅玉红,陈永欣,石秀琴,银来灯.
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与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1996,24(4):31-35.
被引量:11
4
石银鹿,王富荣.
1998年山西省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1999,27(1):68-7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孙秀华,孙亚杰,张春山,宋佐衡,陈捷,白金铠,崔永余,张闯.
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理论依据[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02-102.
被引量:8
2
裘维蕃.植物病毒学(修订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3
暗士迈 杨演.植物病害流行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4
曾士迈,植物病害流行学,1986年
5
裘维蕃,植物病毒学(修订版),1982年
6
张超冲,李锦茂.
玉米镰刀菌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J]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3):257-261.
被引量:19
7
马秉元.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1991,37(1):34-35.
被引量:6
8
胡吉成.
关于玉米茎腐病防治研究的探讨[J]
.东北农业科学,1988,40(2):1-4.
被引量:7
9
王富荣,傅玉红,陈永欣.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J]
.山西农业科学,1992,20(9):20-2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1
1
景岚,姚学慧.
玉米矮花叶病毒生物学特征研究概述[J]
.榆林学院学报,2004,14(3):65-68.
被引量:3
2
吴海燕,孙淑荣,范作伟,刘春光,杨天宇,朱景辉.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J]
.玉米科学,2007,15(4):129-132.
被引量:61
3
柳青山,梁笃,段冰,周福平,李团银.
我国高粱红条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75-77.
被引量:2
4
石秀琴,王富荣.
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鉴定[J]
.山西农业科学,1998,26(4):60-63.
被引量:12
5
石秀清,王富荣,王文静,石银鹿,武爱珠.
玉米矮花叶病药剂防治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1999,27(4):63-65.
6
赵举,黄彬,刘忠,王勇,白海,张利国,杨巧玲,徐桂梅.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喷灌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3):90-90.
被引量:1
7
于洋,何月秋,李旻,丁元明.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2-12194.
被引量:6
8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
特用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与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6):1366-1368.
被引量:3
9
王富荣,石秀清.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2000,27(1):59-62.
被引量:28
10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贾鑫.
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J]
.作物杂志,2012(6):118-12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5
1
杨健,郭晋襄.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2):26-27.
被引量:2
2
郭玉秋,董树亭,王空军,郑洪建,胡昌浩,张吉旺.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及源库关系的群体调节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93-198.
被引量:34
3
高合明,苏书文,郭新林,白琪林.
优质玉米杂交种太单32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2,10(z1):20-20.
被引量:1
4
张中东,王黄莺,何雪峰,赵力.
抗旱稳产早熟玉米新品种忻抗1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5,13(z1):53-53.
被引量:1
5
徐青松,徐劲松,骈跃斌,刘虹,武旭.
强盛31玉米新品种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5,13(z1):54-55.
被引量:2
6
石秀清,王富荣,王建军,史海萍,武忠,郑联寿,郭先治,王文静.
玉米杂交种晋单44的选育技术报告[J]
.玉米科学,2005,13(z1):76-78.
被引量:2
7
张铭堂,徐国良,才卓.
玉米自交系选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J]
.玉米科学,2010,18(2):1-4.
被引量:34
8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刘惠民,王富荣.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0-112.
被引量:4
9
晋齐鸣,沙洪林,李红,宋淑云,张伟.
安全高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研制[J]
.玉米科学,2004,12(2):94-96.
被引量:18
10
王宁堂,胡强,王军利,李建国,王富荣.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137-13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1
1
石秀清,王富荣,王建军,史海萍,武忠,郑联寿,郭先治,王文静.
玉米杂交种晋单44的选育技术报告[J]
.玉米科学,2005,13(z1):76-78.
被引量:2
2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刘惠民,王富荣.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0-112.
被引量:4
3
石秀清,王富荣,赵晓军,王建军,赵丽芳.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6):94-95.
被引量:10
4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苑森行,马淑文,李鹏,郑义.
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76-79.
被引量:4
5
范永山,石文伟,刘永杰,张建成,董金皋.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寄生适合度与RAPD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37-41.
被引量:3
6
韩瑞峰,石秀清,赵晓军,王富荣,王建军,赵丽芳.
福·戊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42-43.
7
王桂清.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的稳定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3):259-262.
8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白建荣,刘惠民,王富荣.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7-19.
被引量:21
9
白琪林,孙煊,石平,陈稳良,郭国亮.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19-21.
被引量:5
10
张志慧,郭锐,钮笑晓,魏宏斌,岳晓东,李小波.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59-26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
车卓,王春明,周天旺,郭成.
89份甘肃区试鲜食玉米对丝孢堆黑粉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118-122.
被引量:2
2
邓朋飞,官铮,王宇阳,王学.
基于迁移学习和模型压缩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J]
.计算机科学,2022,49(S02):444-449.
被引量:6
3
程晶.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J]
.青海农技推广,2019(2):82-86.
被引量:4
4
张小飞,高增贵,庄敬华,赵辉,赵柏霞,隋鹤.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100-103.
被引量:8
5
孙发明,刘兴二,焦仁海,徐艳荣,于明彦.
论春玉米区抗丝黑穗病杂交种的选育及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B07):20-22.
被引量:2
6
邢跃先,李凤海,吴凤新,檀国庆.
出苗后干旱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2):127-129.
被引量:18
7
董怀玉,姜钰,徐秀德,王丽娟,程根武.
玉米丝黑穗病接种浓度与发病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5):139-141.
被引量:18
8
邢跃先,檀国庆,李晓辉,郝文媛,吴凤新,王玉贞,蔡鑫茹.
玉米丝黑穗病侵染率与发病率关系的PCR检测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6):111-113.
被引量:10
9
檀国庆,邢跃先,徐明良,晋齐鸣,李晓辉,吴凤新,王玉贞,蔡鑫茹,才卓.
玉米丝黑穗病带菌现象的发现与验证[J]
.玉米科学,2009,17(3):120-123.
被引量:14
10
马立功.
10.2%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41-43.
被引量:10
1
赵纪昌.
推行科学耕作 拯救黑土地[J]
.农机化研究,2004,26(1):23-24.
被引量:12
2
范俊珺,何学萍,张全财,卢建霖,赵大媛.
水稻纹枯病的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J]
.云南农业科技,2016(2):29-31.
被引量:4
3
李林,徐作珽,李长松,齐军山.
山东省保护地蔬菜八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一)[J]
.中国蔬菜,2005(3):46-47.
4
杨晓强,许鑫,周益明,钱曙光,石磊.
50%咪鲜·戍唑醇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应用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4(5):152-152.
5
刘晓馨,姚永祥,吕春波.
丹东地区玉米纹枯病日趋严重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2013(5):60-61.
被引量:3
6
赖贵青.
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59-60.
被引量:10
7
徐云,武卫,刘玉彬,袁绍祥,黄家会.
稻曲病防治试验[J]
.云南农业科技,1993(1):29-30.
8
刘铭.
玉米圆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58-159.
被引量:1
9
周惠萍,李月秋,吴景芝,肖文祥,赵正龙,何月秋.
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498-501.
被引量:13
10
刘兆鸿.
平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概况及防控对策[J]
.广西植保,2011,24(4):25-27.
玉米科学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