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水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机理及其修复研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景观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景观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景观水体的必选。而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有效的修复再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做了很多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
作者
付海玉
吴朝阳
机构地区
河南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3期2-3,共2页
Beijing Agriculture
关键词
再生水景观水体
水体富营养化
机理
修复方法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1
钱靖华,田宁宁.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
.给水排水,2006,32(5):71-74.
被引量:42
2
赵乐军,刘琳,唐福生,王秀朵,周雹,王舜和,王瑞.
关于现行再生水水质标准和规范执行情况的讨论[J]
.给水排水,2007,33(12):120-125.
被引量:11
3
李锦秀,廖文根.
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J]
.水资源保护,2002,18(2):4-5.
被引量:49
4
陈中兵,郑广宏,黄钰铃.
不同氮磷浓度对盘星藻生长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8,17(4):1338-1341.
被引量:5
5
余进祥,刘娅菲,钟晓兰,尧娟.
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主导因子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25-128.
被引量:53
6
余娅,汪慧贞,廖日红,吴晓辉,顾华.
再生水补水水体中氮磷对斜生栅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09,35(S1):79-82.
被引量:2
7
王振强,刘春广,乔光建.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6):82-85.
被引量:52
8
王淑芳.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6):63-65.
被引量:59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付春平,唐运平,张志扬,吉志军,李江华,王卫红,李健,陈双星,关代宇.
沉水植物对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114-117.
被引量:22
2
詹晓群,胡建军.
伦潭水库水温预测分析及冷害对策[J]
.江西水利科技,2004,30(B05):92-95.
被引量:3
3
刘志培,刘双江.
硝化作用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4):521-525.
被引量:79
4
周启星,俞洁,陈剑,林海芳.
某城市湖泊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J]
.环境科学,2004,25(5):138-142.
被引量:28
5
吴晓磊,俞毓馨,钱易.
好氧及厌氧固定化微生物处理能力的比较研究[J]
.环境科学,1994,15(4):50-52.
被引量:18
6
罗远良,谢世全.
城市二级污水在火电厂冷却水中的再生利用[J]
.四川电力技术,2005,28(1):49-51.
被引量:5
7
李秋华,林秋奇,韩博平.
广东大中型水库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受N、P营养盐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5,14(1):16-20.
被引量:35
8
刘信安,湛敏,马艳娥.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J]
.环境科学,2005,26(4):95-99.
被引量:27
9
杜耘,陈萍,Kieko SATO,Hajime AOE,何报寅.
洪湖水环境现状及主导因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81-485.
被引量:56
10
姚焕玫,黄仁涛,刘洋,蒋文凯.
主成分分析法在太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2):248-251.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259
1
吴小慧.
非常规水源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案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12):127-128.
2
张丹,张玉平,李晓蓓.
长江河口区南支水域营养状况及其理化驱动研究[J]
.给水排水,2021,47(S01):222-229.
被引量:4
3
孙国敏,胡晓镭.
玉环县水库群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及供水安全对策[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9(6):86-88.
4
廖文根,李锦秀,彭静.
水体纳污能力量化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1(3):211-215.
被引量:23
5
龚瑶,赖龙隆.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2):142-145.
被引量:5
6
杨永东,管运涛,陈俊,蹇兴超,贺凯,倪雪琳.
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J]
.环境工程,2012,30(S2):135-139.
被引量:5
7
赵景坤,李成军.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治理[J]
.商情,2008(3):112-112.
8
张力喆,杨士山,张伟.
西安高新区公园景观水体再生水利用水质标准研究[J]
.环境工程,2013,31(S1):100-104.
被引量:1
9
吴永红,刘剑彤.
基于引江灌湖为基础的物理生态工程应用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0):51-55.
被引量:2
10
廖文根,石秋池,彭静.
水生态与水环境学科的主要前沿研究及发展趋势[J]
.中国水利,2004(22):34-3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2
1
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苗鸿.
水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及其间接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2004,24(10):2091-2099.
被引量:202
2
王孟,邬红娟,马经安.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77-481.
被引量:83
3
崔保山,赵翔,杨志峰.
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J]
.生态学报,2005,25(7):1788-1795.
被引量:99
4
陈彦熹,牛志广,张宏伟,米子明,孙杰,王方.
基于AQUATOX的景观水体水生态模拟及生态修复[J]
.天津大学学报,2012,45(1):29-35.
被引量:13
5
何安琪,何苗,施汉昌.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J]
.环境工程,2006,24(1):22-23.
被引量:17
6
高华生,朱建林,张殿发,郑琦宏.
城市污水再生与景观河道利用工艺方案探讨[J]
.水处理技术,2007,33(6):74-76.
被引量:3
7
夏军,高扬,左其亭,刘晓洁,陈庆美,窦明.
河湖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利弊[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6-31.
被引量:130
8
李云开,杨培岭,刘培斌,林健,李建民,郑凡东,刘澄澄,姜银光.
再生水补给永定河生态用水的环境影响及保障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水利,2012(5):30-34.
被引量:15
9
燕文明,刘凌,王翠文.
淡水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简易求解方法及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7):6-8.
被引量:9
10
刘晓敏,徐慧,张其成.
基于健康湖泊理念的城市湖泊湖滨带生态建设与保护[J]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03-10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吴佳鹏,刘来胜,王启文,高继军.
城市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水力发电,2020,46(3):1-3.
被引量:11
2
王佳,王辉,徐宝建.
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的风险分析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3,9(7):25-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田巍,周志轩,陈耀文.
宁夏重点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与修复对策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1):28-31.
被引量:4
2
张丽,鞠定国,王晨.
夏季突发暴雨对磁湖水质特征的影响[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1,37(4):12-15.
被引量:2
3
谭畅,周晓男,孙国瑜.
生态视角下城市湖泊型公园设计探索——以河洛埠公园为例[J]
.城市住宅,2021,28(12):93-95.
4
张炜,刘钰,王军.
白马湖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2022(8):137-144.
被引量:6
5
胡开明,冯彬,巫丹,郁颖,娄明月.
太湖流域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方法初探[J]
.环境与发展,2022,34(6):24-30.
6
刘力,张雅,李朋,冯江,叶婷,罗华,胡元平,潘龙克,胡锋,谭文卓,荣丽.
武汉市典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汤逊湖为例[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22,36(6):773-781.
被引量:4
7
焦香香,张饮江,刘小梅,鲁仙,赵志淼.
上海典型河湖水系蓝绿空间指标体系构建及融合度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5):995-1004.
被引量:5
8
周峰,李朋,翁茂芝,邢新丽,刘力,张雅,朱晛亭,罗红.
武汉龙阳湖、墨水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2023,43(10):5533-5543.
被引量:7
9
陈晨,李逸平,曾立安.
南昌市主要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3,10(1):15-23.
被引量:2
10
李鹏波,黄丽敏,吴军,万达.
池塘之于乡村——基于参数化分析的福建常口村池塘生态景观修复策略研究[J]
.城市建筑,2024,21(3):213-218.
被引量:1
1
纪陶,狄晨光,何伟,姜威.
天津地区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变化及保持方法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2016,26(2):37-40.
被引量:1
2
朱开东,尚巍,黄鹏,陈轶,张文安.
城市再生水景观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2011(11):58-61.
被引量:1
3
叶茂,付榕,杨光.
焦化厂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J]
.煤气与热力,2012,32(4):17-19.
被引量:4
4
张健.
再生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265-265.
5
武丽英,王俊杰,菅茂胜,王志强.
直饮水和桶装水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J]
.内蒙古水利,2013(1):25-27.
6
李金河,尚巍.
关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J]
.建设科技,2014(12):64-67.
被引量:3
7
王建秋.
石材地面的化学修复探讨[J]
.石材,2002(5):32-35.
8
赵福欣.
保定市排水总公司5万m^3/d再生水工程启动[J]
.给水排水,2007,33(7):16-16.
9
李鸿飞.
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利用[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134-134.
被引量:2
10
唐凯峰,郭淑琴,孔大铮.
粉末活性炭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10,36(12):28-32.
被引量:6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