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青明山林场杉木成熟林地上乔木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广西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研究通过设立样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进行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成熟林乔木生物量为115.79t/hm2,此研究为进一步对杉木碳储量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作者
罗居平
机构地区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青明山林场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第5期164-164,168,共2页
Journal of Shando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基金
广西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809MS129
关键词
杉木
成熟林
生物量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1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1
陶玉华,隆卫革,马麟英,曹书阁,向达永,郭耆.
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2):42-45.
被引量:13
2
汪家社.
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分析与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1-4.
被引量:11
3
康冰,刘世荣,张广军,常建国,温远光,马姜明,郝文芳.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J]
.生态学报,2006,26(5):1320-1329.
被引量:83
4
张林,黄永,罗天祥,戴强,邓坤枚.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2):170-178.
被引量:46
5
罗天祥,温远光.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1):56-65.
被引量:4
6
温远光,梁宏温,蒋海平.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分配规律的研究[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4(1):55-64.
被引量:34
7
温远光,刘世荣.
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4,30(4):313-319.
被引量:9
8
惠刚盈,童书振,刘景芳,罗云伍.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88(04)
二级参考文献
105
1
温肇穆,梁樑.
马尾松的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991,25(1):49-57.
被引量:10
2
雷丕锋,项文化,田大伦,方晰.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4,23(4):25-30.
被引量:98
3
张林,罗天祥,邓坤枚,戴强,黄永,蒋正富,陶明友,曾开益.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029-2033.
被引量:31
4
田大伦,方晰,项文化.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J]
.生态学报,2004,24(11):2382-2386.
被引量:72
5
马祥庆,宋伯达,林琼顺,陈道班.
杉木生态型栽培模式的层次选择[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3):237-239.
被引量:2
6
张先仪,盛伟彤,邓宗付,李旭明,张小文.
杉木幼林不同抚育方法效果的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4):394-398.
被引量:24
7
张林,黄永,罗天祥,戴强,邓坤枚.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2):170-178.
被引量:46
8
陈婷,温远光,孙永萍,梁宏温.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5,34(1):8-12.
被引量:46
9
温远光,梁宏温,蒋海平.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分配规律的研究[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4(1):55-64.
被引量:34
10
延晓冬,赵士洞.
温带针阔混交林林分碳贮量动态的模拟模型Ⅰ.乔木层的碳贮量动态[J]
.生态学杂志,1995,14(2):6-12.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81
1
张林,黄永,罗天祥,戴强,邓坤枚.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2):170-178.
被引量:46
2
沈作奎,鲁胜平,艾训儒.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289-292.
被引量:19
3
曾珍英,刘琪璟,张建萍,曾慧卿,蔡哲.
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5):694-699.
被引量:22
4
李建华,王迎,张迎辉,耿翠芳,王利,张善红.
辽东楤木苗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6,36(2):13-15.
被引量:4
5
房用,王淑军.
石灰岩山地中侧柏、油松混交林的生物量[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63-67.
被引量:10
6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熊彩云,张池,刘素萍,张剑.
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J]
.生态学报,2007,27(7):2794-2801.
被引量:74
7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J]
.林业科学,2007,43(11):1-7.
被引量:44
8
王兵,魏文俊.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J]
.江西科学,2007,25(6):681-687.
被引量:64
9
谢伟东,温远光,周敏毅,梁宏温,刘世荣,陈放.
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5):13-18.
被引量:5
10
魏文俊,王兵,白秀兰.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1):73-80.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10
1
徐万荣,马友鑫,李红梅,刘文俊.
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1):317-323.
被引量:2
2
朱志辉.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计模型[J]
.科学通报,1993,38(15):1422-1426.
被引量:119
3
潘攀,慕长龙,牟菊英,宿以明,何飞,刘兴良,汪明,兰海,冯永超.
辐射松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1):21-27.
被引量:8
4
俞益武,施德法,蒋秋怡,何黎明,陈国瑞.
杭州木荷次生林生物量的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3,10(2):157-161.
被引量:16
5
张宪洲.
我国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与分布[J]
.自然资源,1993(1):15-21.
被引量:110
6
徐大平,曾育田,李伟雄.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6):600-605.
被引量:22
7
冯志立,郑征,唐建维,宋启示,张建侯.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3):238-242.
被引量:7
8
吴兆录,党承林,和兆荣,王崇云.
滇西北黄背栎林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3):245-249.
被引量:7
9
周广胜,张新时.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3):193-200.
被引量:338
10
朱守谦,魏鲁明,陈正仁,张从贵.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4):358-367.
被引量:75
引证文献
1
1
杨远盛,张晓霞,于海艳,吕志远.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35(6):45-52.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苏香玲,王振锡.
海拔对毛竹生长和竹林结构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16(4):96-100.
被引量:7
2
胡靖扬,贾宝军,林宽,冯倩男,刘常富,于立忠.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枝叶生物量模型建立与评估[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36(5):52-57.
被引量:7
3
陈富友,宁斌,赵明旭.
云南怒江下游三江口国有林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蓄积量随海拔变化的研究[J]
.林业建设,2017(3):56-60.
被引量:1
4
查向浩,努热曼古丽.图尔荪,林宁,张胜楠,李有文.
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8,31(12):2672-2677.
被引量:2
5
刘沁茹,孙睿.
森林生物量遥感降尺度研究[J]
.生态学报,2019,39(11):3967-3977.
被引量:7
6
杜燕,刘鑫,张瀚曰,李辉,包维楷.
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植物科学学报,2019,37(5):583-592.
被引量:2
7
才琪,才玉石,李岩,侯一蕾,温亚利.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1):111-118.
被引量:22
8
张慧东,霍常富,颜廷武,魏文俊,尤文忠.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40(6):40-47.
被引量:8
9
何美悦,王迎新,彭泽晨,常生华,Saman Bowatte,刘永杰,侯扶江.
祁连山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J]
.草业科学,2020,37(10):2012-2021.
被引量:13
10
刘文泉,余斐,黄锋,华雷,李吉跃,何茜,苏艳,邱权.
旱季补水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41(5):57-65.
被引量:7
1
苏世河.
简述乔木生物量样木采集方法[J]
.林业勘查设计,2010(4):97-97.
2
温肇穆,梁宏温,黎跃.
杉木成熟林乔木层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1,15(1):36-45.
被引量:39
3
白菜:金宝黄[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0):12-12.
4
杨德光.
何医生夜获大青鱼[J]
.中国钓鱼,2008(10):38-38.
5
张恒,高利.
大青山主要乔木生物量的研究[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5):84-85.
被引量:1
6
杉木种源生长早期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S01):93-100.
被引量:8
7
李明学,康文星.
第2代杉木近熟林水文学过程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2):17-21.
被引量:8
8
徐婷婷,舒清态,欧光龙,胥辉.
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空间分异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15(4):39-44.
被引量:1
9
安云,丁国栋,高广磊,梁文俊,贺宇,魏宝,鲍彪.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数量特征与分布格局[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4):246-250.
被引量:10
10
李保.
农民致富不能急功近利[J]
.湖南农业,2007(6):4-4.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