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8-92,共5页
China Sport Science
参考文献2
1 R. J. Maughan,J. B. Leiper,S. M. Shirreffs. Restoration of fluid balance after exercise-induced dehydration: effects of food and fluid intake[J] 1996,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3-4):317~325
2 J. M. Davis,W. A. Burgess,C. A. Slentz,W. P. Bartoli,R. R. Pate. Effects of ingesting 6% and 12% glucose/electrolyte beverages during prolonged intermittent cycling in the heat[J] 1988,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5):563~569
同被引文献163
1 王永明.试论健身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差异性[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40-41. 被引量:4
2 魏凤阁.补液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的影响[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33-36. 被引量:5
3 任保莲,安强.补糖与足球运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6):109-111. 被引量:5
4 潘同斌,施永凡,何晓云,林正兰.耐力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状况的影响[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3):51-53. 被引量:2
5 陈吉棣.营养与体能和健康的研究进展[J] .体育科学,1998,18(3):65-70. 被引量:53
6 陈吉棣,李可基,吴玉珍,陈志民,刘晓鹏.低聚糖运动饮料的人体饮用效果[J] .体育科学,1998,18(1):62-65. 被引量:40
7 田麦久.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原理[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3):4-18. 被引量:26
8 姜传银,邱丕相,陈养胜.武术散打运动训练强度的评定研究[J] .体育科学,2004,24(8):64-69. 被引量:7
9 黄超群.运动中补液的理论和实践[J] .体育与科学,1996,17(3):22-24. 被引量:3
10 艾华.为什么运动员常常不在运动中补充足够的液体?如何弥补?[J] .体育科学,2002,22(1):138-1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21
1 刘晓莉,张晓晖.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补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19):126-127. 被引量:1
2 卢文娩,徐晓阳.补液、补钠与运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52-55. 被引量:1
3 张晓晖,雷军.场地自行车比赛时补糖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血糖、血乳酸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26-28. 被引量:3
4 许春艳,胡扬,田野,刘海平,张海霞,鲁政.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及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1):17-20. 被引量:15
5 邓运龙,郝利民,张海忠,何凯,李正.八一铁人三项队运动饮料复合效果实验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06,25(1):33-39. 被引量:4
6 苏德苹.补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25-127. 被引量:9
7 薛鹏.补糖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47-50. 被引量:3
8 程守科,祝惠庆.剧烈运动致血液黏度升高的脱水因素分析[J] .武警医学,2006,17(10):758-760.
9 武桂新,韩莉莉.自行车运动员夏训期间补液状况的监测[J] .体育与科学,2007,28(3):65-68.
10 王书法,张军明.运动脱水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4):66-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4
1 许成勇(综述),黄振俊(审校).热带环境下军事训练与热习服的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2022,33(4):357-360. 被引量:2
2 李平.体育运动与科学补水[J] .广东经济,2017,0(8X):172-172.
3 张颖.对足球运动员糖补充的分析[J] .体育世界,2008(5):43-45. 被引量:1
4 石新燕,宋亮.浅谈运动饮料[J] .科技资讯,2007,5(33). 被引量:1
5 宋维春,徐云升.水解明胶运动饮料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2):138-139. 被引量:2
6 郭杨义,屈联国,林建棣.运动饮料及其选用[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97-99. 被引量:15
7 张海霞,胡扬,田野,许春燕,鲁政,倘绍奎.低氧运动对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及电解质饮料干预的效果[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4):430-433. 被引量:9
8 马青,何学影,张红波.交流阻抗方法研究大鼠正常血细胞电生理特性[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1):93-95. 被引量:4
9 管力,金宇,刘志红,来锦.有氧健身舞对中老年妇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3):199-201. 被引量:11
10 马青,汤治元,王钦文,赵鑫.模拟高原低氧对小鼠红细胞介电特性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8,24(1):90-94. 被引量:4
1 卢文彪.篮球运动的补液理论和实践[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6):94-96. 被引量:1
2 卢文彪.篮球运动的补液理论和实践[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96-97.
3 王磊,石玉虎,Trent Stellingwerff.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低碳水化合物耐受能力训练[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4):45-46.
4 张海峰.较大强度及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61-66. 被引量:19
5 葛廷云,李雷,钟河山,刘丽萍,谢永涛.河北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适能特征及机能评定[J] .少年体育训练,2011(1):45-45.
6 李基柱.浅谈大学生训练前后的液体补充[J] .现代企业文化,2009(3):138-139.
7 2016年七大健身趋势[J] .健康,2017,0(1):63-63.
8 王鹏.运动补液[J] .时代教育,2009(8):47-47.
9 卞光明.你到底要拿几个证?[J] .科学健身,2005,0(10):97-98.
10 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暨第3届“运动是良医”世界大会专栏导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36-3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