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硅片直接键合机理及快速热键合工艺 被引量:8

A Silicon Wafer Direct Bonding Mechanism and Rapid Thermal Bond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的理论与实验结果说明,硅片表面吸附的OH团是室温下硅片相互吸引的主要根源。采用SIMS和红外透射谱定量测量了OH吸附量。开发了表面活化技术。发现键合强度随温度而增大是键合面积增加所致。SiO_2/SiO_2键合之界面中各种物质的扩散及氧化层粘滞流动可以消除界面微观间隙。经表面活化的两硅片经室温贴合,150℃预键合,800℃,2小时退火后经1200℃,2分钟快速热键合可实现完善的键合且原有杂质分布改变很小,为减薄工艺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 SIMS and IR transmittance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OH groups absorbed on wafer surface quatitatively. The increase in bonding strength with temperture is caused by bonding area increase. The diffusion of species existing at bonding interface and the oxide viscous flow can eliminate micro-gaps. Complete bonding can be achieved by 150℃ prebonding and 800% annealing for 2 hrs followed by a rapid thermal bonding at 1200℃ for 2 mins.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3,共7页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徐晓莉,Electron Lett,1988年,24卷,69页

同被引文献20

  • 1程佳,朱纪军,SIMOSN.Ang.基于玻璃基底微流控芯片的制备[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5,24(3):179-182. 被引量:4
  • 2王渭源.微电子机械系统.第四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M].上海,1995.193.
  • 3何宇亮,非晶态半导体物理学,1989年
  • 4黄庆安,电子科学学刊,1992年,14卷,5期,574页
  • 5童勤义,Electron Lett,1991年,27卷,3期,288页
  • 6童勤义,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1991年,EDL-12卷,3期,101页
  • 7Lu S J,Sensors Actuators,1990年,A23卷,4期,961页
  • 8童勤义,电子学报,1990年,18卷,3期,288页
  • 9许顺生,X射线衍衬貌相学,1987年
  • 10黄庆安,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3年,13卷,1期,14页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