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协同创新内涵、困境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紧紧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外部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校内系统与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拓展发展外围,合理推进校外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升级转型。
作者
张宁
华炜
机构地区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5-47,共3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创业
地方工科大学
科技创新
分类号
G6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54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9
1
秦卫明,乔旭.
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创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9):28-29.
被引量:6
2
李忠云,邓秀新.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1-13.
被引量:262
3
张男星,桂庆平.
大学如何推进协同创新——访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J]
.大学(研究),2011(12):4-15.
被引量:14
4
秦卫明,华炜,乔旭.
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组织的内涵、挑战与变革——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58-60.
被引量:1
5
秦卫明,乔旭.
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导向的地方工科大学科技工作转型与发展[J]
.江苏科技信息,2011(8):1-2.
被引量:2
6
李祖超,梁春晓.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被引量:287
7
王春梅,孟克.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新进路——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4-16.
被引量:4
8
秦卫明,华炜,乔旭.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2011(10):68-69.
被引量:2
9
陈冬梅.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
.高教探索,2013(2):43-46.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陈镖.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S1):243-245.
被引量:6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1-04-25.
3
拉图尔.科学在行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36.
4
戴玉纯.
地方工科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探讨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86-88.
被引量:27
5
GLOOR P A, COOPER S M. The new principles of a swarm business [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8) : 3.
6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EB/OL].[2012-3-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oe/A16--zcwj/201204/134371.html.
7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报告:发明专利实施率超六成[EB/OL].[2010-6-21].http://www.gov.cn/gzdt/2010-06/21/content-1632554.htm.
8
艾米顿.创新高速公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
翟青.
创新型组织的组织进化理论评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298-300.
被引量:3
10
严会超,邵玉昆.
高校科技创新价值与路径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7):80-8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54
1
赵娅,吴澜波.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举措[J]
.学园,2020(33):65-66.
2
乌婷,权凯.
大学治理与绩效管理的共生性及协同性探析——我国大学绩效管理改进的方向与路径思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3):99-107.
被引量:1
3
王婵婧,衡芥荻.
高校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1,32(3):154-156.
4
董安琪.
电子信息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协同创新要素与模式研究[J]
.内江科技,2020,41(6):82-84.
被引量:1
5
谢静,吴明新.
协同创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9):173-176.
6
马小宁.
多维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9):180-182.
被引量:3
7
王恩禹,李萌萌,周莹.
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37-40.
被引量:2
8
刘鑫,孔凡一.
协同创新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1):23-28.
9
肖文娟.
高校体育与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的现状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拳击与格斗,2017,0(7X):13-13.
10
王建军.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0
1
李志强.
科技成果为何转化难[J]
.求是,2004(23):56-58.
被引量:14
2
何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和应对措施[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4):27-29.
被引量:7
3
李伟,李斌.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制约因素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1-74.
被引量:7
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1-04-25.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D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ie.com.cn,n,2015,0324,c1001-26738212.html.
6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306/152888.html.
7
中国制造2025[DB/OL].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519/112322214243.shtml.
8
帅相志,张厚吉,许家明.
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战略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9(2):76-79.
被引量:8
9
张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
.教育研究,2011,32(7):18-21.
被引量:367
10
李忠云,邓秀新.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1-13.
被引量:262
引证文献
6
1
王宁.
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4):49-51.
被引量:1
2
贺杰,刘莹,刘秀梅.
协同创新对高校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22-24.
被引量:2
3
易启明.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IT类企业学院建设与研究——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苹果学院”“安卓学院”为例[J]
.人才资源开发,2015(10):57-57.
4
易启明.
对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内涵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5,0(57):165-166.
5
郭松,付大愚.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32-32.
被引量:1
6
李长萍,尤完,刘春.
中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7(8):14-17.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季庆辉,薛宇,薛勇,颜玉.
“双创”3.0时代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培育“双创”人才实践[J]
.经济师,2018(3):191-192.
被引量:1
2
王海宁,李姗姗,栾贞增.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关系评价——基于2016年教育部直属61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2):140-147.
被引量:11
3
季庆辉,颜玉,薛宇,薛勇.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18,37(17):246-248.
被引量:3
4
戴韵.
综合艺术院校协同创新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追求[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4):167-169.
5
季厌浮,张绍兵,赵承滨,袁海峰,田淑梅,范大鹏.
基于协同创新的物联网实践体系的构建[J]
.价值工程,2018,37(13):208-209.
6
李志刚,魏丽娟.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以三明学院为例[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6):96-98.
被引量:4
7
左春玲.
产学研共建工作坊之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以人力资源与雇佣关系管理工作坊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9(3):85-87.
8
王洁,郑荣,鞠昕蓉,孙晓晗.
图情机构与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对比分析[J]
.情报科学,2019,37(4):103-108.
被引量:10
9
于天琪.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7):88-92.
被引量:42
10
孙午生.
职业教育立法比较及其考鉴[J]
.教育文化论坛,2019,11(4):94-99.
被引量:3
1
张宁.
高校协同创新内涵、困境与路径探索[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4(9):8-8.
2
任雪勇,王吕,靳琰,王永疆.
科教协同创新内涵及现状探析[J]
.科学与财富,2015,0(2):3-4.
3
杨帆.
垫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
.知识经济,2016(8):19-19.
4
秦艳娜.
促进农民增收:困境与路径[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266-266.
5
杨永芳.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2):76-77.
被引量:5
6
李凤梅.
农民增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7-15709.
被引量:10
7
黎明.
内蒙古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8):84-86.
被引量:1
8
郭剑雄.
城市化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J]
.经济问题,2003(11):48-50.
被引量:22
9
刘连祥,逯阳,贾安平,张国英,陈威华,赵焱.
前车之鉴“拉美化”[J]
.瞭望,2010(32):60-61.
10
付小红.
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3(6):11-12.
中国成人教育
2013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