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作者
楚永兴
郭安
机构地区
屏边县林科所
西南林学院
出处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杉木采伐迹地
造林试验
秃杉
屏边县
迹地更新
分类号
S791.28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4.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北京林业大学.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9).4-15.
共引文献
4
1
戴进福.
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3):4-7.
2
谢军飞,李玉娥,李延明,高清竹.
北京城市园林树木碳贮量与固碳量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5-7.
被引量:31
3
李峰,苑增武,夏立君,王丽敏.
兴久生态村防护林体系光能吸收率的研究[J]
.林业科技,1999,24(5):13-15.
4
杨晓.
生态学分支学科介绍(3)[J]
.干旱区研究,1999,16(4):72-7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8
1
林开敏,郑郁善,吴擢溪,张沈龙.
秃杉引种区气候适应性决策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2):191-196.
被引量:3
2
程良绥.
秃杉、江南桤木引种造林试验与生长效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04,17(5):12-14.
被引量:3
3
谢文雷.
秃杉人工林密度管理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4,17(5):23-25.
被引量:8
4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邓仕坚,高洪.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47-1952.
被引量:43
5
李晓储,黄利斌,杨继明,陈冬荣,李阳春,季晓波,许兆华,黄在仁,华自忠,卢洪霖,梁占贵.
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1993(2):1-8.
被引量:10
6
李晓储,黄利斌,周玉山,李锡鹏,顾炳贤,王生华.
秃杉引种潜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3):256-264.
被引量:16
7
宋丛文,张新叶,胡兴宜,张家来,张亚东.
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湖北林业科技,2004,33(4):1-4.
被引量:9
8
李晓储,黄利斌.
秃杉引种幼龄生长规律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2):183-191.
被引量:25
9
王挺良.
鹫峰山秃杉林的初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1996,23(1):55-59.
被引量:17
10
秃杉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6(6):9-1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潘磊,漆荣,张家来,张凤芝.
秃杉种源试验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1-3.
被引量:4
2
吴庆标,黄承标,黄恒川,黄海仲,韦家国,蒙跃环.
杉木连栽迹地改植秃杉的经济效益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2):95-98.
被引量:3
3
张文鸿.
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J]
.绿色科技,2015,17(2):169-170.
被引量:1
4
罗庆锋.
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秃杉生长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23-125.
被引量:2
5
傅成杰,巫智斌,陈远芳,詹生炟,俞群,高伟.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J]
.防护林科技,2022(5):16-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黄承标,曹继钊,吴庆标,韦家国,蒙跃环,李保平.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J]
.林业科学,2010,46(4):1-7.
被引量:32
2
王雨水.
低海拔地区秃杉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25-128.
3
唐光卫,何斌,罗宏福,廖倩苑,李远航,舒凡,卢万鹏,刘俊.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2015,44(2):96-99.
被引量:4
4
黄金玲.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
.福建林业,2015(3):25-28.
被引量:1
5
陈金章.
秃杉人工林植被碳库和氮库的分配格局[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5,44(3):231-234.
被引量:4
6
黄金玲.
闽南山地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J]
.福建林业科技,2016,43(3):161-164.
被引量:4
7
曹新英.
杉木纯林下套种闽粤栲的造林效果初探[J]
.武夷科学,2022,38(1):44-47.
被引量:1
8
熊伟,汪加魏,孙荣喜,丁菲,张露,吴南生.
南酸枣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南方林业科学,2023,51(1):54-58.
被引量:3
9
谢善韫.
杉木与楠木、木荷混交生长效应分析[J]
.花卉,2023(20):154-156.
10
唐汝琴,于松毛,唐燕,邓盛富,唐建明.
桂林市鸡笼山林场秃杉实生苗培育及其在杉木连栽山地造林技术[J]
.南方农业,2023,17(23):181-184.
被引量:1
1
甘国勇.
龙海九龙岭林场不同采伐迹地尾巨桉造林效果比较[J]
.福建热作科技,2010,35(3):7-8.
被引量:2
2
吴永和,侯顺,袁楚平,杨永,陆松权,李屈强.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方式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93,20(2):1-6.
被引量:1
3
罗登胜.
闽西山地杉木采伐迹地不同阔叶树种的造林成效[J]
.防护林科技,2015,28(6):54-56.
被引量:1
4
肖延辉.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树种试验分析[J]
.科学时代,2013(18).
5
刘惠芳.
福建柏卷斗青冈不同方式造林效果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5):116-118.
被引量:1
6
陈克铭.
福建柏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长效果调查分析[J]
.绿色科技,2015,17(7):59-61.
被引量:5
7
陶铁群,孙思香,孙林山,高树杰.
杉木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调查初报[J]
.湖北林业科技,1995,24(4):17-19.
8
张文鸿.
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J]
.绿色科技,2015,17(2):169-170.
被引量:1
9
程良绥.
杉木采伐迹地引种台湾秃杉更新造林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65-166.
10
方双龙.
杉木采伐迹地套栽毛竹[J]
.安徽林业,2009(1):54-54.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