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龙油田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前期研究资料中确定了古龙油田的沉积物源方向主要受到西部物源(英台沉积体系)和北部物源(克山—杏树岗沉积体系)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指出具体的物源分界及物源影响范围。本文将通过对重矿物及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的研究来确定沉积物源具体的影响范围及分界,为沉积物源方向的确定及沉积相平面相态组合提供依据。
作者
赵越
机构地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9期147-149,共3页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关键词
重矿物
储层预测
沉积微相
沉积物源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1
和钟铧,刘招君,张峰.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1.
2
许秀才,刘元吉,赵建军,王居荣.
古龙北地区姚一段地层沉积物源及古水流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3):36-38.
被引量:16
3
杨友运,常文静.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J].西安石油大学,2006.
4
谢渊,等.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的关系[J].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沉积与能源研究室,200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洪伟,杨建国,林东成.
汤原断陷古近纪砂岩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3):39-42.
被引量:27
2
王志武.中国石油地质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
马明侠,马金龙.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3):4-6.
被引量:22
4
周建文,宋丽红,孙峥嵘,陈磊,高正明.
博湖坳陷侏罗系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探讨[J]
.河南石油,2002,16(1):20-22.
被引量:21
5
胡宗全,朱筱敏,彭勇民.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物源及古水流分析[J]
.古地理学报,2001,3(3):49-54.
被引量:55
6
马锋,刘立,闫华.
统计分析在松辽盆地西部地层母岩类型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地质,2003,22(4):331-338.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5
1
陈学洋.
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及砂体发育有利区预测[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10):133-134.
2
庞彦明,廖远慧,周永炳,王秀娟,王雪峰.
古龙油田油-水同层油藏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J]
.地质科学,2009,44(2):490-501.
被引量:1
3
何文祥,刘逸.
镇北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原油运移规律的物源指示意义[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3):23-26.
被引量:1
4
肖敦清,王锦程,遇运良,李勇,蒲秀刚,陈长伟.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二段原型盆地边界恢复[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2):8-12.
5
王粤川,周心怀,徐长贵,王昕,王德英,张参.
渤中坳陷石东构造带东营组二段物源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4):42-45.
被引量:4
6
王延章,宋国奇,王新征,陈建平,杨静.
物源供给指数及其对滩坝发育程度的控制作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1):49-53.
被引量:5
7
潘春孚,张常久,纪友亮,高志勇,卢哲.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演化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4):20-23.
被引量:4
8
丁旭林.
基于地层水化学场理论的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4):151-154.
被引量:1
9
刘清俊,石岩,邢罡,林海亮,杨全合,戴金明.
塔北地区下志留统砂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源区构造背景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33(1):48-53.
被引量:2
10
文瑞霞.
昌德气田登娄库组地层特征与沉积相展布[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36(3):6-10.
同被引文献
45
1
杨玉峰.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393-399.
被引量:50
2
吕亚娟.
古龙油田凹陷区葡萄花油层构造演化史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22):150-151.
被引量:2
3
蔡希源,辛仁臣.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构成模式对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J]
.石油学报,2004,25(5):6-10.
被引量:21
4
尹殿奎.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J]
.吉林地质,2004,23(3):1-5.
被引量:12
5
胡望水,吕炳全,张文军,毛治国,冷军,官大勇.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J]
.地质科学,2005,40(1):16-31.
被引量:211
6
张志坚.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高台子油层四砂组沉积微相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11-13.
被引量:14
7
陈世明.
英台地区葡萄花油层录井解释标准及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B08):69-70.
被引量:2
8
侯启军,冯子辉,邹玉良.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90-394.
被引量:58
9
毛超林,赵占银,马玉天,宋立忠,刘珂.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特征及勘探潜力[J]
.中国石油勘探,2005,10(6):1-5.
被引量:18
10
许建红,程林松,马丽丽.
松辽盆地北部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6):27-2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佟斯琴,李斌,罗群,王鸿军.
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单砂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4):517-525.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刘自亮,沈芳,朱筱敏,廖纪佳,张修强,孟昊.
浅水三角洲研究进展与陆相湖盆实例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4):596-604.
被引量:49
2
国景星,宋晓倩,王思文,郭云龙,彭雪还.
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一区河口坝储层构型精细剖析[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38(3):378-386.
被引量:1
3
樊晓伊,岳欣欣,姚光庆,赵耀.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桃园组核三段沉积特征与含油性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35):59-68.
被引量:2
4
文慧俭,刘思琪.
海拉尔油田贝14区块兴Ⅰ组储层的沉积特征[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27(1):51-54.
5
陈学洋.
古龙南地区薄层低丰度油藏水平井沉积相描述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36(4):26-32.
被引量:2
6
刘芳,刘性全,刘宗堡,管宪莉,张云峰,刘云燕.
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致密砂岩成藏过程分析——以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2):268-278.
被引量:8
7
王鸿军,张海宁.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5):10-18.
被引量:7
8
孙雨,于利民,闫百泉,刘云燕,丛琳,马世忠.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6):1120-1130.
被引量:14
9
刘丹.
松辽盆地北部源15井扶余油层浅水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J]
.化工管理,2019(11):211-212.
被引量:1
10
康志翔,吴文健,何玉阳.
基于测井的伊陕斜坡延长6组地层分析[J]
.化工管理,2019(12):106-107.
1
吕亚娟.
古龙油田凹陷区葡萄花油层构造演化史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22):150-151.
被引量:2
2
寇红梅,杨静,张丽伟.
姬塬油田延9沉积相与砂体分布规律研究[J]
.辽宁化工,2012,41(10):1039-1040.
被引量:1
3
祝贺,苏炳睿,贾东力,李成.
中央隆起带东河塘组不同时期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J]
.煤炭技术,2016,35(7):105-107.
4
李郑辰,闫伟林,殷树军,栾瑾彦.
古龙油田复杂储层成因分析及油水层识别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6):161-164.
被引量:7
5
叶琴,于洋,高曦,刘松峰.
内蒙古阿拉坦合力苏木汗贝布敦昭奥陶纪裸河组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2013,32(10):1548-1557.
被引量:5
6
武赛军,尹太举,马晋文,毛丹凤,瞿长青,柯钦.
地球物理方法在沉积物源分析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2,9(1X):59-61.
被引量:4
7
彭治超,付星辉,刘俊超,张孙玄琦.
沉积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0(1):116-121.
被引量:9
8
王鸿军,张海宁.
聚类分析在古龙油田沉积成岩相研究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107-109.
被引量:1
9
夏训文.
碳酸盐岩成岩相模式探讨-以川东北DW区块三叠系飞仙关组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2013(25):632-633.
10
刘兴冬.
随机反演变差函数适用性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253-256.
被引量:13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