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伪善的道德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伪善的道德世界发生是道德意识、思维的自身发展、道德文化发达的表现,这可以追溯到道德意识源头的分裂,形成自我逻辑上的"颠倒",进而表现出自主意识的自欺。这也注定了人类道德发展是以自我批判的方式进行,并试图通过道德意识发展形态的批判而推动道德发展。这可以区分为两条不同的路径:其一是道德意识的"形态化"审视,其二是道德意识的自我"扬弃"。前者通过道德意识的主观性向客观性发展过渡,实现伪善的自我克服,从而进入客观性的伦理生活、制度化的自由意志的伦理存在,展现道德意识的客观下降逻辑。后者认为这一逻辑是需要被颠倒的(伪善),从而通过道德的意识形态化扬弃,进入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发展而揭示作为虚假、颠倒意识的伪善,展现道德经验意识的历史上升逻辑。
作者 王强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3,共8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项目号:11CZX066)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0

  • 1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12
  • 2海德格尔选集上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7.
  • 4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 5.《孟子》[M].,..
  • 6.《荀子》[M].,..
  • 7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98.
  • 8《哥林多前书》,Ⅰ,4.
  • 9柏格森,2000年:《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王作虹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 10卢梭,1982年:《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