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归纳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碳排放的现状特点,并通过岭回归的方法对广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广西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
吴金艳
机构地区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南宁市社科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特聘专家岗工作团队成果之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岭回归
多重共线性
广西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8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19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1
1
徐玉高,郭元,吴宗鑫.
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J]
.环境科学进展,1999,7(2):54-64.
被引量:66
2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62
3
林伯强,刘希颖.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
.经济研究,2010,45(8):66-78.
被引量:623
4
佟新华.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4):151-158.
被引量:10
5
王世进,周敏.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3,29(12):102-104.
被引量:14
6
朱跃中.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设计及其结果分析(一)[J]
.中国能源,2001,23(11):25-27.
被引量:20
7
朱跃中.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设计及其结果分析(二)[J]
.中国能源,2001,23(12):29-31.
被引量:7
8
陈青青,龙志和.
中国省级CO_2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1):15-20.
被引量:17
9
李科.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J]
.消费经济,2013,29(2):73-76.
被引量:25
10
李志强,王宝山.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0(12):99-10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98
1
何建坤,刘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0-743.
被引量:148
2
吴文东,吴刚,魏一鸣,范英.
基于相关系数的钢材需求量组合预测[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45-49.
被引量:7
3
于学军.
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
.人口研究,2002,26(3):9-15.
被引量:70
4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561-568.
被引量:41
5
刘则渊,代锦.
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12):38-42.
被引量:59
6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1
7
赵奥,武春友.
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J]
.软科学,2010,24(12):55-59.
被引量:33
8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何建武.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J]
.管理世界,2005,21(9):7-19.
被引量:38
9
马瀛通.
过低的生育水平是难以令人置信的[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6):27-28.
被引量:7
10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
.经济学(季刊),2005,4(B10):67-82.
被引量:445
共引文献
2196
1
阳凯,黄春华.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化与碳排放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中外建筑,2021(2):84-88.
被引量:3
2
吴乔一康,冯晓.
我国CO2减排成本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29个大类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35(10):43-56.
被引量:2
3
董静.
基于DEA模型的西北地区低碳物流效率研究[J]
.现代商业,2020(4):31-32.
被引量:1
4
章恒全,林龚键,李阳,张陈俊.
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消耗的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J]
.统计与决策,2021(1):77-82.
被引量:5
5
张磊,李贺旋.
山东工业低碳转型进程、特征及对策——基于脱钩理论视角[J]
.山东宏观经济,2022(1):90-96.
被引量:1
6
秦梁栋,张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河北省双碳进程监测分析管理平台构建[J]
.企业管理,2022(S01):54-55.
7
李雪林,唐青生.
绿色经济视阈下农村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有何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村金融研究,2020(1):44-51.
被引量:6
8
胡莉,林先成,黄朝霞.
绵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3-37.
9
马峥,崔豫泓.
基于SDA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0,40(7):32-36.
被引量:7
10
张军伟,曲晓怡.
化学品减量施用的福利效应及生态补偿研究——以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J]
.粮食经济研究,2023(1):105-114.
同被引文献
11
1
王星,刘高理.
甘肃省人口规模、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27-132.
被引量:12
2
尹向飞.
人口、消费、年龄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湖南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演进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
.西北人口,2011,32(2):65-69.
被引量:32
3
许泱,周少甫.
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04-1309.
被引量:42
4
丁唯佳,吴先华,孙宁,王桂芝,巢惟忐.
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3):499-506.
被引量:35
5
申萌,李凯杰,曲如晓.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12,35(7):83-100.
被引量:168
6
王连龙,塔莉,魏国印,王华,臧传芹.
秦皇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195-198.
被引量:4
7
刘淑花,谭旭红,陈梅.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9):1086-1091.
被引量:9
8
黄蕊,王铮,丁冠群,龚洋冉,刘昌新.
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J]
.地理研究,2016,35(4):781-789.
被引量:164
9
张勇,张乐勤,包婷婷.
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4):512-517.
被引量:41
10
王韶华,赵暘春,张伟,刘晔.
京津冀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达峰情景预测——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54-6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倪好,张雪,宋辉.
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4(10):39-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马景富,丁国华.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的辽宁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节能,2024,43(7):47-50.
1
宋冬林,赵新宇.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
.经济纵横,2005(1):64-66.
被引量:4
2
沈蕾,秦放鸣,王雪萍.
基于制度因素的新疆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7(9):211-213.
被引量:1
3
张高丽: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J]
.党课,2013(10):40-40.
4
高鹏.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现状特点[J]
.品牌(理论月刊),2010(12):23-23.
5
王建,韩立达.
关于绵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3):42-46.
6
计小波.
广东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J]
.计划与发展,1993(5):18-19.
7
冯荷英,孙艺嘉,樊舒.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J]
.学术界,2013(S1):9-11.
8
蒋文溢.
关于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探析[J]
.经济视野,2014,0(13):25-25.
9
潘建伟,张丰兰.
认识与实践科学发展观[J]
.经济学动态,2005(1):64-67.
被引量:4
10
纪明辉.
吉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视角(下),2013(12):8-9.
学术论坛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