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虚构”写作: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的困窘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非虚构"写作是新世纪文学的一种叙事策略,"非虚构"文本对底层表现出特别的关注,现代化语境下的农村现实和工业浪潮下的打工者阶层的生活与情感是"非虚构"写作着重突显的经验场域。"非虚构"写作着力于寻求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重叠,但并没有解决或消除从个体经验上升为公共经验的叙事机制内在的困窘,从而使其对底层经验的书写仍然流于象征意义上的整体性和表面的真实。
作者
林秀琴
机构地区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83,共6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底层
经验
场域
叙事机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1
张文东.
“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J]
.文艺争鸣,2011(2):43-47.
被引量:72
2
李敬泽.文学的求真与行动[N].文学报,2010-12-09.
3
萧相风.词典:南方工业生活[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
4
陈庆港《十四家》专题[N].浙江日报,2012-05-29.
5
梁鸿.
一种谦卑的行动写作[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12):11-15.
被引量:8
6
陈庆港,汪修荣谈新作《十四家》[EB/OL].http: //book. sina. com. en/news/a/2011 - 08 - 20/1820 290012. shtml.
7
南帆.
底层:表述与被表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5.
被引量:36
8
李云雷.“打工文学”:新的美学萌芽[N].社会科学报,2010-03-1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雄.
新闻报道和写作的新维度──论“新新闻学”对我国当代新闻报道和写作方法的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1998(5):149-154.
被引量:9
2
留言[J]
.人民文学,2006(2):1-1.
被引量:3
3
韩石山.
既贱且辱此一生[J]
.人民文学,2010(2):133-160.
被引量:1
4
董夏青青.
胆小人日记[J]
.人民文学,2010(4):59-92.
被引量:5
5
“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启事[J]
.人民文学,2010(11):208-208.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14
1
马烨.
非虚构写作叙事类型探析——以“谷雨奖”与“真实故事计划”获奖作品为例[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130-147.
被引量:2
2
刘浏.
“非虚构”的十年讨论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68-77.
被引量:4
3
刘小问.
论近十年《人民文学》口述类非虚构作品的形式意义[J]
.新纪实,2021(6):23-28.
被引量:1
4
陶维国,马超,李志孝.
新世纪底层文学思潮论[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58-63.
被引量:2
5
梁鸿.
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及批评倾向的反思[J]
.上海文学,2008,0(12):92-98.
被引量:5
6
练暑生.
《诗经》中的底层文学表述问题[J]
.东南学术,2006(5):14-16.
被引量:1
7
伍明春.
抒情姿态的变化——现代汉诗与民生关系的一种考察[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40-42.
被引量:1
8
何冰凌.
底层之底——近年来底层、底层文学研究综述[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6(4):86-88.
9
张天景.
构建底层写作的精神高度[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113-116.
10
赵黎波.
“底层写作”批评的言说理路探析[J]
.小说评论,2009(3):150-1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8
1
朱迪.
浅析非虚构作品中的情景建构与情感连接[J]
.北方传媒研究,2021(4):89-92.
被引量:3
2
张素珍.
纪实小说:国际性的文学现象──兼评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和中国的纪实小说[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154-158.
被引量:6
3
王安忆.
虚构与非虚构[J]
.天涯,2007(5):51-63.
被引量:12
4
马秋枫.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3):11-14.
被引量:8
5
邱岭.
非虚构传统——论日本现代私小说与古典文学[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3-77.
被引量:5
6
程锡麟.
试论战后美国非虚构小说[J]
.当代外国文学,1998,19(1):162-168.
被引量:3
7
王晖,南平.
1990:报告文学的得失与思考——兼谈1987—1990年中国非虚构文学印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0(5):41-46.
被引量:3
8
王晖.
传统报道模式的扬弃[J]
.文学评论,1988(2):46-48.
被引量:2
9
南平,王晖.
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非虚构文学批评之二[J]
.文学评论,1987(1):35-43.
被引量:20
10
王晖,南平.
对于新时期非虚构文学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6(1):64-7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3
1
刘浏.
“非虚构”的十年讨论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68-77.
被引量:4
2
郭静,肖辉馨.
主体经验、痛感言说与修辞伦理——非虚构写作历史叙事“限度”问题研究[J]
.南方文坛,2024(4):92-95.
3
王俊梅.
新时期“非虚构”写作研究述评[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4):23-26.
4
徐江,包德述.
非虚构纪录片叙述策略探析——以《纪录四川——新时期感动中国(四川)的100双手》为例[J]
.电视研究,2018(1):84-86.
5
周新民,余存哲.
《小上帝》:非虚构写作新探索[J]
.南方文坛,2018(3):152-156.
6
田香凝,刘沫潇.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现状、问题与未来[J]
.编辑之友,2019,0(8):55-59.
被引量:8
7
张文佳.
基于CiteSpace的非虚构写作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戏剧之家,2020(26):203-205.
8
李保森.
非虚构写作与城乡中国的现实图景[J]
.写作,2020(6):55-64.
9
何紫薇.
试析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非虚构的写作手法——以《锌皮娃娃兵》为例[J]
.今古文创,2021(14):8-9.
10
叶祝弟,屠毅力,洪治钢,何平,项飙,梁鸿,周海燕,刘亚秋,田丰,项静,严飞,杜月,王磊光.
非虚构写作与中国问题:文学与社会学跨学科对话[J]
.探索与争鸣,2021(8):37-7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陈欣钢,杨璇羽.
健康传播视角下的非虚构医疗节目类型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1):154-162.
被引量:2
2
高亮,陈云龙.
儒生中举过程中的关系网络与人情交往——对《儒林外史》中两则寒儒故事的文学社会学解析[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1):89-129.
3
殷宝刚,李莎.
论新媒体平台非虚构写作与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121-121.
被引量:1
4
程俊欣.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视听,2020,0(5):214-215.
被引量:2
5
张博文,陈刚.
雾霾主题非虚构作品的叙事特点分析[J]
.东南传播,2020(7):133-135.
6
刘战伟,刘蒙之.
混沌的劳作:中国非虚构写作者的角色认知冲突与调适[J]
.青年记者,2021(7):54-57.
被引量:2
7
何言宏.
批评文化的转型与重建[J]
.文艺争鸣,2021(9):1-3.
被引量:1
8
孙丽琰.
当代中国“非虚构”作品创作和出版概况[J]
.极目,2021(6):90-94.
9
宫富.
论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问题[J]
.写作,2022,42(6):34-44.
被引量:3
10
赵天成.
身份、回忆、叙事,与非虚构文学的“构化”问题——以“家史类”非虚构为中心[J]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9):103-115.
1
王冷阳.
断章:作为公共经验的雪[J]
.散文百家,2007,0(8):43-43.
2
冯雷.
近年来“诗歌与底层经验”研究综述[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7(1):256-266.
被引量:1
3
王冷阳.
断章:作为公共经验的雪[J]
.散文诗,2006,0(15):62-64.
4
李东雷.
对“公共经验”的个人言说——个人化写作的另一冀[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6):21-24.
5
袁诠,徐莹.
浅议当下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机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8):47-47.
6
谢刚.
《烈火金钢》的民间叙事机制与启示[J]
.长城,2010(3):131-134.
7
李培健,曾良.
论天命观对《三国演义》叙事机制的影响[J]
.明清小说研究,2012(4):63-77.
被引量:1
8
张友文.
虚构中的真实——评朱朝敏的《虚构舅舅在高丽的若干切片》[J]
.文学教育,2015(17):17-17.
9
张德明.
新世纪诗歌中的底层写作及其诗学意义[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5):109-112.
被引量:3
10
丁宗皓.
在碎片上[J]
.当代作家评论,2009(1):100-106.
被引量:4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