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出处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6期16-16,共1页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参考文献4
-
1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92
-
2智睿,周易谦,蔡良,丁玉江.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6):361-362. 被引量:15
-
3郑俊忠,魏丽玲,庄伟端.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意识障碍[J].新药与临床,1997,16(6):344-346. 被引量:49
-
4吴怀志,陈文笔,马勇,刘小林,杨以超.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1):653-655. 被引量:83
二级参考文献6
-
1要航,王福庄,丁爱石,黄燕华,魏文,张双喜,凌世淦.细胞因子rhIL—1β、rhIL—2及rhIL—6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营养作用的研究[J].神经科学,1995,2(2):63-69. 被引量:27
-
2吕黄伟,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33卷,355页
-
3常高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年,10卷,132页
-
4白波,中华医学杂志,1990年,70卷,167页
-
5孟加眉,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年,14卷,1期,57页
-
6黄海威,黄如训.纳络酮对脑缺血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2):55-57. 被引量:128
共引文献33207
-
1李雪峰,李光.小牛血清蛋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0(11):122-125.
-
2郑利群,杨楠,张志强,孙春梅,严宏达.宁神止痛针刺法辅治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5):662-663. 被引量:4
-
3曾保起,周庆欣,高乐,杨继春,孙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105-112. 被引量:8
-
4胡兴旺.针刺“五泉穴”对中风Broca失语康复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5):33-34.
-
5李艳玲,王凤德,李萍.壮医药物竹罐对气滞血瘀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及护理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0):28-30. 被引量:5
-
6邓虹,李艳萍,冯梦卉.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21,7(35):98-100. 被引量:2
-
7谭晓宇,申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NSE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智慧健康,2021,7(34):117-118. 被引量:2
-
8华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1,7(25):167-169. 被引量:5
-
9王瑞杰.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2(12):1908-1910. 被引量:1
-
10梁丽娟,李桂梅.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2(4):520-523. 被引量:9
-
1李华,夏瑜东,林贵轩,刘长林.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4):2458-2459. 被引量:6
-
2肖妩,肖静.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23):69-69.
-
3曼古努尔·玉山,阿斯亚赛买提.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236-236. 被引量:1
-
4郭林娜,李素芳.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46-47. 被引量:11
-
5杨醒鸿,李焕生,周丛斌,颜国平.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3):2707-2708. 被引量:4
-
6赵宇.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59-59. 被引量:2
-
7刘桂荣.丁咯地尔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4,11(8):10-11. 被引量:1
-
8安文峰,翟鲁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69-69.
-
9刘爱好.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7-47. 被引量:16
-
10白科易,王西昌.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0,43(7):402-40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