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以工为主”综合性大学的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法律人才培养需要在素质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上并重。在培养具备法学和其他专业双重知识结构的学生方面,"以工为主"的院校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年制双学位教学和六年制或七年制本硕连读可以成为"以工为主"综合性大学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作者
黄辉
陈祺祎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力资源管理》
201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关键词
复合型
法律人才
培养
分类号
G648.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9
1
赵海峰,张宇.
“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综述[J]
.当代法学,2008,22(5):156-160.
被引量:9
2
吕建高.
理工科院校法学特色人才培养初探[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87-89.
被引量:2
3
郑世保.
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07-208.
被引量:8
4
石景峰.
高等院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研究[J]
.前沿,2013(7):129-131.
被引量:4
5
饶艾,李永泉.
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84-89.
被引量:11
6
阳明武,高中权,张华荣.
关于理工类院校法学教育的理性思考[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131-132.
被引量:4
7
凌瑞金.
复合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46-147.
被引量:1
8
熊志海,陈纯柱.
理工科高校本科法学教育模式探索——兼论重庆邮电大学信息法学人才培养[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135-141.
被引量:8
9
陈伟华.
理工类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26-2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李龙.
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J]
.中国法学,1997(6):57-61.
被引量:63
2
李红云.
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J]
.中外法学,1996,8(2):52-54.
被引量:6
3
张和仕,邓慧明.
略论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完善[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4,25(3):91-92.
被引量:1
4
吴志攀.
信息社会中的法学教育[J]
.政法论坛,2004,22(4):24-27.
被引量:9
5
饶艾,李永泉.
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84-89.
被引量:11
6
胡卫萍,王新华.
理工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F12):153-156.
被引量:1
7
任立新.
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法学教育观——理工科院校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3):80-82.
被引量:8
8
张影,牟爱华.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6(8):20-21.
被引量:5
9
马民革.
法学人才培养与刑法教学方法[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4):7-12.
被引量:14
10
郑世保.
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07-20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0
1
奚凯,马玉环,习红丽.
老年大学法学教育研究初探[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6):67-70.
2
高思洋.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培植与运用[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4):19-36.
3
李野.
统一国家司法考试呼唤法学教育改革[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125-127.
被引量:1
4
宋宇,李野.
从统一国家司法考试谈法学教育改革[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9-31.
5
尤春媛.
法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行政法教学改革[J]
.江苏社会科学,2008(S1):165-169.
被引量:2
6
饶艾.
国家司法考试进程中高等法学教育的思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7-21.
被引量:12
7
李素贞,游文丽,裴亚洲.
浅谈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4):110-112.
被引量:4
8
刘硕,陈济鹏,康杰.
我国公安应用型反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6):134-138.
被引量:9
9
郑世保.
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07-208.
被引量:8
10
吕建高.
理工科院校法学特色人才培养初探[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87-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王爱民.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
.社会科学家,2005,20(1):125-129.
被引量:29
2
王晨光.
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及其局限[J]
.法学,2002(6):3-9.
被引量:30
3
孙笑侠.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72.
4
胡卫萍.浅议法律职业需求下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z):41-43.
5
刘海廷,马兆俐,林志伟.理念与方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c]//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2013.
6
吕建高.
理工科院校法学特色人才培养初探[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87-89.
被引量:2
7
王文华.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学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11(7):31-34.
被引量:98
8
龚廷泰.
“十一五”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检视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8-44.
被引量:12
9
马青连.
复合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节点探讨[J]
.池州学院学报,2017,31(2):137-141.
被引量:3
10
余涛.
从法学的学科属性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法律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法学教育改革[J]
.朝阳法律评论,2012(2):113-12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胡卫萍.
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1):104-109.
被引量:4
2
陈晓雷.
复合型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23,14(23):68-7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朱晓邈,葛鉴威.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基于辽宁省法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专项社会调研[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105-108.
被引量:1
2
金锦花.
理工科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29-130.
被引量:2
3
温美芬,张翔.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转型: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培养的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24(11):75-79.
4
秦慧婷.
财经院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复合之上谈应用[J]
.现代经济信息,2017,0(9):414-415.
被引量:1
1
邵亮.
导师全面负责制探讨——三江学院法律系的实践与探索[J]
.才智,2009,0(34):242-243.
被引量:2
2
罗文正.
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山西青年,2016(13).
3
王庆丰.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13,24(6):19-22.
被引量:2
4
石景峰.
高等院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研究[J]
.前沿,2013(7):129-131.
被引量:4
5
张美红.
论复合型法学人才《国际私法》双语课教材的建设[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152-154.
6
雷裕春.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24):68-69.
被引量:3
7
石亚军.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指出: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己任[J]
.法制资讯,2012,0(7):38-41.
8
张维珍.
试论财经院校法学教学改革的目标[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1):38-40.
被引量:1
9
李晓丹,郑良考,叶晓凌.
大学生辅修双学位态度调查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2Z):291-292.
被引量:5
10
朱樟坤.
应加强我国法学本科的职业教育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7-9.
被引量:1
人力资源管理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