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条件、规律与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二战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投资场所,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必须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和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行政干预,才能把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统一的格局。
作者
闫楠
机构地区
烟台大学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3期25-26,共2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产业转移
经济结构
战略调整
分类号
F26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于淑艳,詹玉萍.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J]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被引量:7
2
许崴,魏攀.
国内外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64-67.
被引量:8
3
丁金刚.
产业转移的动因及趋势预测[J]
.经济师,2010(2):68-68.
被引量:7
4
张延平,王满四,陈宝星,汤萱.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劳动力供给支撑能力测评[J]
.统计与决策,2013,29(1):111-114.
被引量:5
5
刘崇献.
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区域转移的障碍和对策分析[J]
.特区经济,2011(10):221-223.
被引量:1
6
刘文娟.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J]
.桂海论丛,2007,23(4):6-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汪前元,孙海霞.
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证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527-530.
被引量:7
2
龚福麒,付跃军.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不可逾越[J]
.宏观经济研究,2004(9):29-31.
被引量:13
3
徐佳宾.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2):23-28.
被引量:33
4
许经勇.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互补性[J]
.经济经纬,2005,22(3):49-52.
被引量:12
5
丁守海.
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6(4):56-62.
被引量:65
6
武国定,方齐云,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6(4):63-70.
被引量:37
7
马子红.
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
.财贸经济,2006,27(8):46-50.
被引量:42
8
毛瑞福,等.浙江人才发展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9
阿瑟·刘易斯(美).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2-36.
10
Dunning, John H.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 al Enterprise, George A11 en & Unwin, London 1981. 102 - 110.
共引文献
24
1
张兆同.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07(10):72-75.
被引量:8
2
叶迎.
产业转移与“民工荒”[J]
.改革与战略,2010,26(6):51-53.
被引量:6
3
梁雄军,林云,刘平青,丁守海.
工业化进程中的“民工荒”形成机理实证研究——以浙闽津1550位农民工“二次流动”为例[J]
.产经评论,2010,1(3):101-118.
被引量:13
4
徐岚.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57-59.
被引量:12
5
徐海波,姚建峰.
当前“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J]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2):11-13.
6
高新才,张新起.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框架——一个文献梳理的总结[J]
.甘肃社会科学,2012(4):211-215.
被引量:11
7
詹秉辉.
艺术高职学生就业的若干思考[J]
.艺苑,2012(6):118-119.
8
姜同仁,宋旭,刘玉.
欧美日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19-24.
被引量:39
9
夏永祥,魏玮.
民工荒与我国要素空间配置模式新转型[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09-115.
被引量:1
10
熊萍.
重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
.对外经贸,2013(7):51-53.
被引量:2
1
康军.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J]
.现代企业,2010(6):25-26.
2
于学花,栾谨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条件探析[J]
.经济师,2003(9):186-187.
3
于珍.
增强品牌意识 形成市场竞争[J]
.21世纪,1999,0(3):10-10.
4
金融中心[J]
.集团经济研究,1991(6):45-45.
5
李晓乐.
价值链中的利润转移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6):8-8.
6
陆耀新.
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相关战略问题探析[J]
.江苏商论,2006(8):120-121.
7
李颖娟,石许朋.
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向循环经济转移规律[J]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6):1-2.
8
周小阳.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12):56-56.
被引量:3
9
张进.
信息化助民航业渡过难关[J]
.国际航空,2009(7):16-17.
10
冯雪军.
美国的人才工作及其借鉴[J]
.人事天地,2013(5):33-35.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