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初沉池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成都市区无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泥产量偏小的情况,通过反推核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进行分析,得出了更适合成都市区无初沉池污水处理厂的参数取值,并通过多年实际生产运行数据对推荐参数进行验证。
作者
周季
吴小一
机构地区
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9,共3页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泥产量
无初沉池
污泥产率系数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3
于丽昕,王洪臣.
关于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量计算的讨论[J]
.给水排水,2003,29(8):23-26.
被引量:19
4
吴帆,程晓如.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量计算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2):244-247.
被引量:8
5
范举红.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设计中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探讨.[见]: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成都,2008,146-15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许劲,孙俊贻.
不设初沉池时除磷脱氮系统产率系数的选择[J]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2):63-66.
被引量:9
2
张自杰 林荣忱 金儒霖.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4-105.
3
.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4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5
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70-372.
6
朱明权,周冰莲.
SBR 工艺的设计[J]
.给水排水,1998,24(4):6-11.
被引量:34
7
周冰莲.
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量的计算[J]
.中国给水排水,1999,15(6):53-55.
被引量:11
8
周雹,周丹,张礼文,于福海.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2001,17(5):45-49.
被引量:30
9
李健,陈双星,石凤林,李会元.
大型SBR工艺启动特点及活性污泥培养驯化[J]
.给水排水,2001,27(5):30-32.
被引量:24
10
于丽昕,王洪臣.
关于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量计算的讨论[J]
.给水排水,2003,29(8):23-26.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4
1
刘志刚,杨长明,吴冰,戴翎翎,吴星五,戴晓虎.
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规律现状分析[J]
.给水排水,2019,45(S01):179-180.
被引量:5
2
许劲,孙俊贻.
不设初沉池时除磷脱氮系统产率系数的选择[J]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2):63-66.
被引量:9
3
许劲,孙俊贻,方俊华,周幸儒.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工程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
.给水排水,2005,31(5):14-18.
被引量:7
4
卓明,冯裕钊,陈勇,庞子山,卓吉华.
污水处理中的经济性分析[J]
.给水排水,2005,31(12):34-41.
被引量:14
5
马凌军.
氧化沟工艺中曝气池体积计算方法的讨论[J]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2):41-43.
6
陈中颖,许振成,刘永,邓志毅,刘爱萍.
基于常规运行数据的污水处理厂污泥量核算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4):83-86.
被引量:10
7
吴帆,程晓如.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量计算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2):244-247.
被引量:8
8
王升,方芳,杨运平,郭劲松.
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共生系统的影响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9):72-76.
被引量:1
9
魏海娟,王荣生.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污泥产量分析与预测[J]
.给水排水,2011,37(6):27-30.
被引量:3
10
王俊,高健磊.
MLSS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J]
.河南科学,2011,29(6):732-73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0
1
齐泓玮,尚松浩,李江.
中国水资源空间不均匀性定量评价[J]
.水力发电学报,2020(6):28-38.
被引量:38
2
刘旭辉,高静思,袁佳佳,朱佳.
深圳市L区水质净化厂污泥产率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工程,2023,41(6):181-186.
被引量:2
3
谭学军,田兆运,张辰,沈昌明,席宇雷.
城市污水A^2/O处理工艺剩余污泥产率研究[J]
.给水排水,2012,38(7):43-46.
被引量:8
4
韦启信,郑兴灿.
污水悬浮固体组分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及计算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8):1-6.
被引量:10
5
张辰,谭学军,田兆运,刘敏.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率中试[J]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1):118-121.
被引量:7
6
许洲.
对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率的分析[J]
.净水技术,2014,33(2):13-16.
被引量:3
7
陈晓光,王硕,聂新宇,陈宇,李激.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率计算公式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8):68-72.
被引量:12
8
刘占孟,徐宇峰,李思敏.
温度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9):84-88.
被引量:10
9
高静,李红萍,刘国际,杜莉莉.
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污泥产率系数[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3071-3076.
被引量:7
10
张辰,王逸贤,谭学军,王磊,李春鞠.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稳定标准研究[J]
.给水排水,2017,43(9):137-14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王磊.
我国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率调研[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4):23-27.
被引量:18
2
陈敏敏,刘杰,李莉娜,邱立莉,杨伟伟,敬红.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率系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工业水处理,2024,44(3):24-29.
被引量:3
3
刘波,廖竞萌,郭韵,童景琰,李亮.
成都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对策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2025,41(4):9-15.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刘旭辉,高静思,袁佳佳,朱佳.
深圳市L区水质净化厂污泥产率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工程,2023,41(6):181-186.
被引量:2
2
牛存稳,王浩,周祖昊,范田亿,刘琳.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与处置新型技术研究[J]
.中国水利,2019(9):49-52.
被引量:10
3
宁欣强,郭宇,刘太鑫,周敏,杨莹,吴嘉煦,曾杨,陈妮.
AOMBR-ASSR工艺污泥原位减量及污染物去除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19,39(8):32-36.
被引量:3
4
詹咏,黄嘉良,罗伟,董滨,徐海斌,黄远东.
上海市试点小区湿垃圾源头减量前后垃圾处理处置全链条碳足迹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4):1075-1083.
被引量:19
5
刘学军,朱海瀛,杨莎莎.
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研究及建议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20,46(6):93-96.
被引量:6
6
方宇媛,韩光磊,许旻,潘龙.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分析[J]
.能源环境保护,2021,35(3):71-74.
被引量:5
7
经雪,程洁红,孔峰,张春勇,程庆霖,黄寿强.
外加铁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作用[J]
.环境工程,2021,39(2):125-130.
被引量:2
8
安凯茜,徐文杰,兰吉武,张美兰,唐佶,詹良通,柯翰,陈云敏.
我国填埋场污泥土工特性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2021,29(4):78-85.
被引量:3
9
陈安娟,刘杰,张俊.
沼气内燃机烟气余热ORC热电联产系统研究[J]
.低温与超导,2021,49(12):27-33.
10
郭松杰,刘锐,金飞,郁志杰,徐强.
污水处理厂产泥量分析与减量措施[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9):128-130.
被引量:1
1
田庆峰,顾英春,陈牧.
SCR脱硝装置氨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探讨[J]
.电力勘测设计,2010,22(3):42-47.
被引量:14
2
乔光建,高守忠.
邢台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J]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B12):108-109.
被引量:1
3
李淑芝.
大气颗粒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探讨[J]
.河北环境科学,2004,12(4):35-38.
4
潘贵仁.
大气颗粒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1):57-58.
5
李淑芝.
大气颗粒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探讨[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76-78.
6
曹芦林.
感潮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探讨[J]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15-17.
被引量:5
7
李兴中.
PH污染指数和超标倍数计算方法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1993,9(3):62-63.
被引量:1
8
张旭东.
灰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探讨[J]
.红水河,2015,34(5):56-58.
被引量:1
9
廖钧,杨庆,彭永臻.
CAST工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
.给水排水,2011,37(4):28-32.
被引量:3
10
王秀娟.
空白小于截距回收率计算方法探讨[J]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2):90-90.
给水排水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