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红色文化不是自古就有,是在中国特殊的时期逐步形成,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岁月创造并接受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创新,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和发扬良好的革命精神、集体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
黄海波
机构地区
中共徐闻县委党校办公室
出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9-22,共4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CPC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挖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价值
生命力
分类号
D61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65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
蔡俊生.
文化和文化的社会价值[J]
.社会学研究,1992(6):40-47.
被引量:8
3
李康平,李正兴.
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
.道德与文明,2008(1):86-88.
被引量:113
4
熊扬勇.
论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战略路径[J]
.理论导刊,2010(2):26-29.
被引量:26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7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
10
《十六人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版,第648页.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12-19(1-3).
2
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强调推进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3-08-13.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2.
4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人民出版社,2002..
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p,732.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十六大报告》[R].,..
10
江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典[M].,.746.
共引文献
6654
1
臧亭亭.
浅谈如何用红色文化让思政教育“活”起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1(6):111-112.
被引量:2
2
贾绿征.
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和发展路径探究[J]
.理论观察,2023(9):14-19.
被引量:3
3
梁银湘,周彩玉.
地方政府红色文化复育的创新路径——关于文化符号再生产的政经关系研究之二[J]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0(1):134-140.
4
吕宁.
区域文化发展的宪法保障[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32(1):40-46.
被引量:2
5
朱宇.
红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路径[J]
.广东经济,2017,0(2X):298-298.
6
黄军华.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借鉴[J]
.理论导报,2008(6):24-25.
7
肖海鹰,张颢.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195-196.
8
陈云,刘石营.
论民族国家利益在"一边倒"政策中的作用[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0):45-45.
9
庄福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8-11.
被引量:1
10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1
冯华.
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再认识[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25-28.
2
方小年,曹根记.
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171-175.
被引量:12
3
仲彬.
追寻新形势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所在[J]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2(1):72-75.
4
张华.
改善民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48-51.
被引量:4
5
綦玉帅.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建设的必要性[J]
.世纪桥,2014(1):58-59.
6
于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思考[J]
.天津政协公报,2010,0(3):42-44.
7
于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思考[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2):44-45.
8
杨军剑.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及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221-222.
9
范秀晖,周耀宏.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成的动力机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37-40.
10
张莉,耿鑫.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J]
.网络财富,2010(7):153-15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