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涉佛文体与佛教仪式——以像赞与疏文为例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所谓"涉佛文体",是指由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或为本土固有,后与佛教结合而产生新变的文体,如塔铭、寺庙碑记、释氏疏文、像赞、文人与僧人的来往书信、文人写给僧人的赠序、语录序等。"涉佛文体"常与一定的佛教仪式相关,本文以释氏像赞与塔铭为例,说明涉佛文体与佛教仪式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作者
冯国栋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6,共7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涉佛文体
像赞
疏文
仪式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冯国栋.
钱谦益塔铭体论略[J]
.文学遗产,2009(5):107-114.
被引量:6
2
式咸:《禅林备用清规》卷1,《卍续藏》第112册,第63页.
3
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卍藏经》第112册,第11页.
4
净觉.《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册,页1285上.
5
《如净和尚语录》卷2,《大正藏》第48册,第131页.
6
行悦:《列祖提纲录》卷6,《卍续藏》第112册,第236、238页.
7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21,《卍岂续藏》第125册,第641页.
8
觉浪道盛:《先寿昌师翁真赞》,《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14,《嘉兴藏》本.
9
宗赜:《禅苑清规》卷7,《卍续藏》第111册,第914页.
10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2,《大正藏》第47册,第859页.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孙之梅,王琳.
钱谦益的佛学思想[J]
.佛学研究,1996(0):165-170.
被引量:1
2
李山.
《诗·大雅》若干诗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J]
.文学遗产,2000(4):24-32.
被引量:28
3
谢正光.
钱谦益奉佛之前后因缘及其意义[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13-30.
被引量:11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5
《全三国文》卷三十七,《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2),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263页.
6
《全三国文》卷十七,《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2),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145页.
7
《全三国文》卷六十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2),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391页.
8
释僧佑.《出三藏记集》,苏晋仁、萧錬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90页.
9
伏俊琏.《上古时期的看图讲诵与变文的起源》,见项楚,郑阿财主编.《新世纪敦煌学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144-155页.
10
刘勰.《文心雕龙》卷二《颂赞》第九,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58-159页.
共引文献
14
1
王彦明.
虚实之间与权力内外:释德清塔铭体探微[J]
.现代传记研究,2021(1):165-178.
2
李金松.
钱谦益对散文艺术的开拓[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1-70.
3
刘玒燕.
从四行观看达摩禅法中的如来藏思想[J]
.世界宗教文化,2013(2):104-107.
4
张伟.
汉魏六朝画赞、像赞考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1):82-88.
被引量:1
5
李辉.
试论布袋和尚形象的演变——以南宋布袋图及布袋像赞为中心[J]
.浙江学刊,2014(4):30-35.
被引量:5
6
赵军伟.
为权力书写:南宋文人与佛教寺院——以南宋浙江寺记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0):105-110.
被引量:1
7
邵明珍.
再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J]
.求是学刊,2017,44(6):114-120.
被引量:2
8
李同恩.
《华阳国志》的人物传记体例及其时代文化特征[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1-35.
9
张东华,田一平.
宋代理学观念下人品与画品的关联——以《梅花喜神谱》为中心的考察[J]
.美术,2019(5):106-110.
10
哈磊.
论《文心雕龙》赞体部分的缺失[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11-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7
1
孙昌武.
唐代佛道二教的发展趋势[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169-177.
被引量:8
2
副岛一郎.
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趋向[J]
.学术月刊,1999,31(2):66-73.
被引量:6
3
陈允吉.
论佛偈及其翻译文体[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4(6):91-98.
被引量:3
4
程民生.
论宋代佛教的地域差异[J]
.世界宗教研究,1997(1):42-51.
被引量:19
5
党银平.
从崔致远诸文看唐末与新罗的交往关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54-159.
被引量:3
6
葛晓音.
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5):70-79.
被引量:33
7
陈寅恪.论韩愈[A]..金明馆丛稿初编[C].北京:三联书店,2001.329.
8
[7]新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1975.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高书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0
[美]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
6
1
陳志偉.
宋代禪僧文研究引論[J]
.新宋学,2024(1):168-184.
2
程诚.
论中国佛教清规的文体特征及意义[J]
.文教资料,2014(31):99-101.
3
赵军伟.
为权力书写:南宋文人与佛教寺院——以南宋浙江寺记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0):105-110.
被引量:1
4
陈文芝.
古文运动视域下唐代佛像赞的演变[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44-50.
被引量:1
5
曹凌.
道教疏文的成立及其早期發展[J]
.文史,2023(3):111-130.
6
肖锋,杜莹.
募缘疏的文体特征、嬗变及文化价值[J]
.法音,2024(12):35-4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璐.
杭州宋韵文化在社交媒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4(1):71-77.
2
陈文芝.
文与诗的合而分:论唐代写真赞之文体承变[J]
.杜甫研究学刊,2024(4):102-114.
1
吕铁钢.
诸佛菩萨圣像赞释[J]
.法音,1990,0(2):5-8.
2
顾歆艺.
揽镜自鉴及彼此打量——论画像与南宋道学家的自我认知及道统传承的确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2):107-125.
被引量:2
3
王富宜.
佛教生命伦理的仪式表达[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5):37-41.
被引量:2
4
林晓君.
明末木庵禅师绘文殊普贤像略释[J]
.福建文博,2014(3):40-43.
5
魏涛.
朱熹道统理论与思想视界中的司马光[J]
.理论月刊,2013(3):64-68.
被引量:2
6
邹燕凌.
略论梵呗[J]
.宗教学研究,2005(1):159-162.
被引量:6
7
太虚图书馆创立缘起[J]
.法音,1989(8):21-21.
8
钱明.
十年来阳明学研究的状况和进展[J]
.孔子研究,1989(2):113-120.
9
韩成才.
地藏忏法研究现状及问题[J]
.兰台世界,2016(6):124-127.
10
朱世良,朱光辉.
朱熹新安先祖遗迹考略[J]
.黄山学院学报,1997,0(3):17-19.
被引量:1
浙江学刊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