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典籍海外传播的文化自觉和受众意识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元素,而对富含哲学伦理的儒家典籍的译介可以有效确立本民族的文化身份,提升国家形象。在梳理儒家典籍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译介存在被扭曲割裂的现象。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关照下,应该根据不同的受众来翻译儒家典籍,进一步满足西方受众阅读中国典籍的需要,最终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
作者
赵丹
机构地区
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5,99,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儒家典籍译介
文化自觉
受众意识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
1
魏望东.
跨世纪《论语》三译本的多视角研究:从理雅各、庞德到斯林哲兰德——兼议典籍复译的必要性[J]
.中国翻译,2005,26(3):52-57.
被引量:33
2
洪 涛.
《孟子》英译所涉及的字义问题和文化问题[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3-126.
被引量:10
3
安乐哲,罗思文.《论语》的哲学阐释[M].余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胡兴文,张健.
外宣编译中的受众意识[J]
.编辑之友,2012(7):38-40.
被引量:6
5
Venuti,L.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95,[4].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洪涛.
解码者的渠道与《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扩展译法”[J]
.红楼梦学刊,1997(3):290-307.
被引量:9
2
魏望东.
试析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忠实性与等效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54-57.
被引量:20
3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对外大传播,2004,12(9):4-6.
被引量:57
4
姜秋霞,杨平.
翻译研究实证方法评析——翻译学方法论之二[J]
.中国翻译,2005,26(1):23-28.
被引量:47
5
郭天一.
读者意识刍议[J]
.军事记者,2005(3):28-29.
被引量:11
6
[1]David S. Nivison. "On Translating Mencius",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1980, (1).
7
[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香港:中华书局,1984.
8
[5]史次耘.孟子今注今译[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9
[6]赵歧.《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共引文献
45
1
吕剑兰.
刘殿爵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的译介效果及启示研究[J]
.现代英语,2020(6):61-63.
被引量:2
2
王勇.
20年来的《论语》英译研究[J]
.求索,2006(5):178-181.
被引量:38
3
徐层珍.
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赏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33-136.
被引量:1
4
邓巨,潘演强.
中国古代小说在欧美认知度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26-29.
5
张继文.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J]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3):129-132.
被引量:1
6
张继文.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3):51-53.
被引量:4
7
刘伟.
翻译异化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2009(4):88-90.
被引量:2
8
刘宏义.
从目的论视角析归化与有意误译的异同[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214-216.
9
杨国燕,张新民.
英汉互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108-112.
被引量:3
10
曾杭丽.
从意识形态解读庞德英译《论语》的“不忠”现象[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35-13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9
1
苏桂亮.
《孙子兵法》研究在日本[J]
.滨州学院学报,2005,21(5):151-158.
被引量:11
2
熊剑平.
日本的《孙子》研究[J]
.军事历史研究,2011,25(2):173-177.
被引量:7
3
竺天,郭大开.
试析《兵书要略》一书中的若干问题[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5,0(1):45-50.
被引量:3
4
韩胜宝.
《孙子兵法》在海外——“孙子兵法全球行”阶段性情况报告[J]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5):145-148.
被引量:2
5
李玉良.
论全球化语境下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问题与策略[J]
.青海社会科学,2012(5):129-132.
被引量:7
6
邵青.
《孙子兵法》海外传播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2013,27(4):97-102.
被引量:10
7
李小涛.
儒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实践探索——以山东博物馆孔子主题展览为例[J]
.人文天下,2018(22):74-76.
被引量:4
8
韩胜宝.
韩流汉风话孙武——“孙子兵法全球行”韩国情况报告[J]
.滨州学院学报,2014,30(5):84-91.
被引量:2
9
李宁.
《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J]
.上海翻译,2015(2):77-82.
被引量:59
10
邱凌.
儒家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公众认知与传播现状[J]
.对外传播,2015(6):10-1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熊剑平.
《孙子兵法》海外接受的特点与启示[J]
.管子学刊,2020,0(2):67-76.
被引量:9
2
李青青,解思佳.
中国传统思想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儒家思想为例[J]
.文化产业,2021(6):83-8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赵鸣.
建模VS顺势:中西功效策略之比较[J]
.哲学评论,2021(2):333-346.
2
阎盛国.
《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朝鲜考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2):67-73.
被引量:4
3
孙永,张伟伟.
《孙子兵法》海外传播研究述评[J]
.文化学刊,2020(9):119-121.
被引量:1
4
熊剑平.
孙子用间理论再考察[J]
.情报杂志,2021,40(3):45-50.
被引量:8
5
熊剑平,冯开宝.
先秦时期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21,40(9):141-146.
被引量:5
6
冯开宝.
从“知胜”到“势胜”:孙子对情报功用的定位[J]
.情报杂志,2021,40(12):8-13.
被引量:3
7
袁静静.
“互联网+”时代齐鲁文化典籍的译介与对外传播——以《孙子兵法》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6):135-137.
8
王滢,熊剑平.
罗伯特·克拉克对孙子情报思想的关注与借鉴[J]
.情报杂志,2024,43(4):7-12.
被引量:1
9
吴侃,李丽青,李德凤.
基于主题建模的《孙子兵法》英、西语读者接受分析[J]
.外语教学,2024,45(4):93-99.
被引量:1
1
罗传沛.
中越茶文化对比雏议[J]
.商业文化,2014(27):59-60.
2
张龙.
赣州市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初探[J]
.青年与社会(下),2013(10):323-324.
3
刘静.
论文化自觉意识观照下的儒家典籍的译介[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199-201.
被引量:4
4
杨朝明.
孔子文化与当代中国[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5,0(7):52-53.
被引量:1
5
王修智.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J]
.东岳论丛,2008,29(4):1-14.
被引量:16
6
向新阳.
试论出版文化[J]
.出版科学,2004,12(2):28-31.
被引量:20
7
缘杨.
现代语言文学的发展探究[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0(9):254-254.
8
卢焱.
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例[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1):151-154.
被引量:6
9
李奎.
早期新加坡文社与儒学传播探析——以新加坡汉文报刊为中心[J]
.东南亚研究,2014(3):92-97.
被引量:3
10
沈壮海.
划清思想文化界限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126-126.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