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修辞语境的角度分析小品《扶不扶》中的言语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言语交际是运用语言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活动。话语交际者的言语行为受修辞语境的直接影响。首先对修辞语境做出介绍,再从话语理解着手,阐释修辞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作者
王欣
机构地区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言语交际
修辞语境
话语理解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曾容.
认知语境与修辞交际[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4):118-121.
被引量:6
2
杜宝莲.
修辞研究的新视野——评《认知修辞学》[J]
.修辞学习,2002(5).
被引量:2
3
李金苓.
认知:修辞研究的新视角——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书后[J]
.修辞学习,2007(4):80-80.
被引量:2
4
曹京渊.言语交际中的语境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5
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军.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
刘澍心.语境构建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6.
8
许钟宁.二元修辞学[M]复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4
2
文旭.
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J]
.外国语,2001,24(2):29-36.
被引量:109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5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6
Kurt W,Back.Social Psychology[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7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e Press,1980.
9
Ungerer,Friedrich,Hans-JorgSchr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 Linguistics[M].London & New York:Longmen,1996.
共引文献
7
1
赵典书,闫凤霞.
英语语调在口头交际中的辨义功能[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83-184.
被引量:2
2
吴滨.
活用修辞方法 增强文章魅力[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1):67-68.
3
刘艳.
语言艺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基于毛泽东语言艺术视角的分析[J]
.桂海论丛,2012,28(5):26-30.
4
王建梅.
论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3(2):155-160.
5
蒋芬,汤燕瑜.
从清末民初(1898-1919)文学观的变化看翻译文本的选择[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3(9):150-152.
6
韩东红.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顺应[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3(10):108-110.
7
徐义云.
英语衔接手段的语言修饰功能[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23(10):111-113.
1
孟宪杰.
矛盾修饰法的语用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74-75.
2
张守夫.
修辞语境的结构和意义[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30(4):35-39.
被引量:3
3
李丹丹.
对外汉语教学的修辞语境[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5):38-41.
被引量:2
4
李太志.
商务英语修辞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118-120.
5
黄强军.
论积极修辞对语篇的构建作用[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1):114-120.
6
赵美玉.
从交际角度浅谈副语言与语言的关系[J]
.科教文汇,2014(19):111-112.
被引量:1
7
赵倩.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J]
.才智,2012,0(33):96-96.
8
王玉英.
话轮转换及技巧--以赵本山小品为中心[J]
.北方文学(下),2014,0(4):152-153.
9
秦岩.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9):116-116.
10
齐艳.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语音因素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273-273.
魅力中国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