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种中药的直火单煎与机煎单煎液的质量对比检测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煎煮液的内在质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机煎液中药物主要成分的煎出率高于直火煎药法。结论:机煎法以其煎出率高、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作者
欧阳荣
彭懿
刘绍贵
周新蓓
刘红宇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01年第3期48-49,共2页
China Pharmaceuticals
关键词
中药汤剂
直火经法
机煎法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3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1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4.
3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243.
共引文献
8
1
彭国平,饶力群,姜发军,杨忠仁.
吴茱萸抗干旱性研究[J]
.特产研究,2004,26(2):26-29.
被引量:1
2
沈作奎.
辛夷植物繁殖技术研究概况[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359-362.
被引量:8
3
何志勇,夏文水.
橄榄多酚的提取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1):77-80.
被引量:29
4
张新.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08-6010.
被引量:6
5
袁军,李国良,沈榕强,庄振宏,杨燕凌.
豆豉溶栓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LD-8547的诱变选育[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6):1251-1255.
被引量:5
6
才谦,杨松松,曹爱民,侯凤飞,刘玉强.
降糖消渴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181-182.
7
刘奕.
探讨生化汤加减对人流术后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82-783.
被引量:5
8
朱冉,周杰,詹祎捷,李爽,荣瑞芬.
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2015,15(5):47-5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88
1
冯惠英.
中药煎煮时间、次数与药效关系的研究[J]
.药品评价,2004,1(5):394-395.
被引量:13
2
刘林娜.
常压与高压煎药机制备汤剂的质量对比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00-801.
被引量:17
3
贺鹏.
煎药机代煎汤剂可靠吗?[J]
.保健医苑,2004(6):30-31.
被引量:5
4
董继先,白路.
中药自动煎煮及其无菌包装机的研究[J]
.轻工机械,2004,22(4):97-100.
被引量:7
5
王凤美,李磊,柳先平,王小如,黎先春.
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提取及其HPLC法测定[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B12):62-64.
被引量:42
6
梁卫青,郑军献,浦锦宝,祝永强,魏克民.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煎出率的比较[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404-405.
被引量:10
7
李学林.
中药应用形式及特点[J]
.中医研究,2006,19(2):59-62.
被引量:6
8
芮朝松.
中药煎药机对几类中药疗效负面影响的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95-596.
被引量:7
9
于忠兴,唐风雷,范正达.
自动煎药与传统煎煮法对白芍汤剂质量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2006,3(2):81-82.
被引量:15
10
朱伟,阮新民,吴焕林,陈可冀.
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阿魏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7):552-55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5
1
吴声振.
浅析中药抽出机制备汤剂的工艺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6):37-38.
2
吴声振,谭敏秀,吕敏儿.
中药抽出机制备补益类汤剂的条件选择[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83-84.
3
龚慕辛,李朝霞,聂波,王硕仁.
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比较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714-2715.
被引量:17
4
霍钻云,刘东文.
煎药机不同煎煮条件对砂仁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80-82.
被引量:2
5
慈慧.
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J]
.中国药事,2011,25(2):155-157.
被引量:15
6
刘淑芸.
煎药机制备汤剂优点及应用前景[J]
.广州医药,2012,43(1):63-64.
被引量:10
7
郭彩娥,甘国兴,李润虹,杨小催,郭小玲.
当归补血汤传统煎煮和机器煎煮的药液质量比较[J]
.现代医院,2014,14(6):89-90.
被引量:4
8
郭彩娥,甘国兴,杨小催,李润虹,郭小玲,谢丽容.
不同煎煮法对当归补血汤药效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23-25.
被引量:2
9
徐晓艳,汪永锋,张莉萍,陈凯.
3种煎药设备对桔梗汤煎药效果的对比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5,28(8):23-25.
10
王文祎,杨瑶珺,李梦,吕晓娜.
煎药机与传统煎煮法比较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2016,29(2):143-14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蔡晓雯,吴晓玮.
传统煎药与现代大型煎药机的区别[J]
.智慧健康,2022,8(3):157-159.
被引量:2
2
武印奇,杨大宇,郭玉岩,高宏伟,孙爽,吕邵娃.
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大柴胡汤中蒽醌类成分和鞣质含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375-2378.
被引量:2
3
单国顺,蔡永潮,赵玥,臧彬如,李昆,吕彤彤,徐立飞,贾天柱.
不同煎煮模式对苓桂术甘汤有效成分的动态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0(10):118-122.
被引量:1
4
张俊强.
现代自动煎药方法与传统煎煮方法的对比研究[J]
.光明中医,2020(5):792-794.
被引量:4
5
刘然.
浅论仲景"去滓重煎"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02):252-252.
被引量:1
6
相恒芹.
中药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差异性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9):16-18.
被引量:6
7
许华欣.
浅析雷公藤治疗量、入药部位及煎服法[J]
.河南中医,2010,30(8):815-816.
被引量:2
8
李巧如.
湿法粉碎法制备中药汤剂及饮片剂型改革的设想[J]
.陕西中医,2011,32(5):614-615.
9
肖洪,吴玉霞,刘存良.
对东华原牌中药煎药机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
.西部医学,2011,23(7):1352-1354.
被引量:7
10
唐樑,王玳珠,蒋斌.
对中药煎药机煎煮效果存在疑虑的原因分析及研究对策[J]
.北方药学,2011,8(9):52-53.
被引量:14
1
张庆龄,方洪征.
煎药机煎区弊端之我见[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10-10.
2
煎药机煎出的中药可靠吗[J]
.家庭药师,2010(3):42-42.
3
周友红,呼海涛.
汤剂传统药罐煎法与现代煎药机煎法的对比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5):35-36.
被引量:10
4
邹琦.
益气养阴固经法治疗青春期“功血”124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6):16-17.
被引量:12
5
黄平.
推运五经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50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7):78-78.
被引量:4
6
赵春梅,邹子扬,谢小梅.
推按运经配合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50例[J]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4,4(4):65-66.
7
时吉萍,王青萍,白敬华.
推按运经法治疗胆石症384例疗效观察[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3,19(2):119-119.
8
吕义怀,李兴楼,李莹.
针刺坐骨神经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分析(附503例报告)[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6(1):32-32.
被引量:1
9
李祥云.
经行疱疹[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49-50.
10
许明娟.
刮痧治疗支气管哮喘9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12-12.
被引量:2
中国药业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