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证候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证候'这样一个应用广泛的名词,它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学术界迄今难以定论.概念含混不仅困扰中医界,也引起出版界的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位编审统稿中发现:中医有关名词如证、症、病、证名、证型、辨证等概念不清。
作者
符友丰
危北海
机构地区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9,共5页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证侯
概念
中国医药学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
1
陆广莘.
“证—病正症”辨[J]
.中医杂志,1990,31(4):11-14.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符友丰.
病史见证中医——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学的本质特征[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13-150.
被引量:2
2
黎镇华.
“证”的面面观[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1):10-12.
3
封静,张志斌.
现代证候概念研究发展趋势[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54-56.
被引量:2
4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证候概念发展轨迹探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335-338.
被引量:9
5
闪增郁,成伊竹,向丽华,陈燕萍.
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21-22.
被引量:1
6
滕修胜.
关于以证论痰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50-51.
被引量:2
7
逯敏,贾妮.
证候—体质—基因组学研究模式的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2):3-4.
被引量:5
8
黄临锋.
“辨证论治”名实析义[J]
.大众科技,2017,19(6):163-165.
9
郭蕾.
证候概念渊源及现代对证候的研究简析[J]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7-94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8
1
周守仁.
现代科学意义下的复杂性概念[J]
.大自然探索,1997,16(4):103-106.
被引量:7
2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释文[J]
.文物,1989(7):72-74.
被引量:24
3
符友丰.
病证、证候名义考[J]
.江苏中医,1993,14(1):33-36.
被引量:1
4
林宗广.
应用中医辨病论治思路治愈细菌性肝脓肿案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8(3):20-21.
被引量:3
5
李南夷,指导,邓铁涛,陈镜合.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名小议[J]
.新中医,1994,26(2):7-9.
被引量:15
6
杨志贤.
古代“祓除”、“衅浴”仪式演变的文化解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0-14.
被引量:2
7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8
张枢明.
证的研究专家谈[J]
.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被引量:18
9
符友丰.
金元鼠疫史与李杲所论病证[J]
.中医杂志,1996,37(4):243-244.
被引量:12
10
杨维益,王天芳,陈家旭,朱迎春,李峰,梁嵘.
关于中医证的概念及其定义的思考[J]
.中医杂志,1996,37(6):370-373.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3
1
符友丰.
病史见证中医——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学的本质特征[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13-150.
被引量:2
2
章荣翔.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J]
.新中医,1996,28(3):5-7.
被引量:2
3
郭蕾.
证候概念渊源及现代对证候的研究简析[J]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7-94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苏丽娜,李其忠.
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概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7):69-70.
被引量:1
2
刘保延,王永炎.
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07,48(4):293-296.
被引量:109
3
徐雯洁,李萍,刘卫红,张会娜.
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
.北京中医药,2010,29(5):343-346.
被引量:11
4
吕永慧,丛龙玲.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4):450-454.
被引量:51
5
周晓青,王晖.
略论《内经》“候始道生论”在中医学的地位[J]
.江苏中医药,2013,45(2):6-8.
6
孟庆波,尹怡欣,张德政,杨国平.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医证候量化辨证分型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31-1642.
被引量:12
7
董少群,马冠军.
病机与证候探赜[J]
.中医学报,2013,28(10):1489-1491.
被引量:15
8
许伟明,胡镜清,江丽杰.
当代病证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进展评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5):769-775.
被引量:16
9
张荣东,赖子建,林莺,郑佩兰.
300例3期慢性肾脏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4):606-608.
被引量:11
10
张荣东,赖子建,林莺,郑佩兰.
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9,47(3):91-94.
被引量:21
1
张声炳.
证的规范化研究[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3):11-14.
被引量:5
2
张健,魏炯洲.
鼻出血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的调查与分析[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4):261-261.
3
田静,吴海良.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初探[J]
.陕西中医,2005,26(4):344-345.
被引量:5
4
卢跃卿,任小巧,刑志强.
肝阴虚证侯及治疗探析[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2):4-5.
被引量:1
5
高于英.
治疗咳嗽的点滴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26-27.
被引量:2
6
张文生,邹忆怀.
中医康复学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4-6.
被引量:12
7
马永泽.
慢支:不同期 药不同[J]
.医药与保健,2003,11(1):48-48.
8
刘国强.
建立温病证侯动物模型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4):67-69.
被引量:1
9
吴吉林.
参麦注射液对气虚或(和)阴虚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20-322.
被引量:3
10
《金匮》论虚寒性呕吐有哪几种类型?其病理、证候、治法如何?[J]
.河北中医,1981,3(B12):60-60.
黑龙江中医药
199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